
伍迪艾倫(Woody Allen)《愛上羅馬》(To Rome with Love,2012)被片商冠上「繼《情遇巴塞隆納》、《午夜‧巴黎》歐洲愛情三部曲的最終章」,《情遇巴塞隆納》將四角戀拍的神采飛揚、將潘妮洛普克魯茲(Penélope Cruz)送上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寶座,《午夜‧巴黎》則創下了伍迪艾倫在美國的最高票房紀錄,《愛上巴黎》新鮮的演員組合,自然讓影迷們引頸期盼。
無論電影場景是伍迪艾倫最鍾愛的紐約、西班牙、巴黎、還是本片的羅馬,流動著一以貫之、堪稱金字招牌神經質的機鋒與幽默感。77歲的伍迪艾倫絲毫不見老態,不但是繼2006年的《遇上塔羅牌情人》後,再次於執導的影片中尬上一角,更大膽嚐試了前衛的電影表現手法,伍迪艾倫的影迷想必不陌生在經典之作《安妮霍爾》中,主角直接對著觀眾說話(「第四面牆」);亦或是像《愛上羅馬》中提及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關於夢,即是追求「願望的滿足」。本片的每個角色都扮演他人通往「願望」的橋梁,更將無形的意識流幻化成現實中的人物:比方說建築師John的角色,編劇給了他名字、知名建築師的身分、三十年前曾住過羅馬的背景,但在電影中他來無影去無蹤的存在引人玩味,與其說他是個有血有肉的獨立角色,不如說更趨近於Jack的意識流的具現化。Monica是個「每首詩都背重點的一句」假博學、偽文青,附庸風雅只是為了突顯自己與眾不同而裝腔作勢,被慾望沖昏了頭的Jack難道絲毫沒察覺﹖那倒不見得;異性相吸不需要任何理由,然而背地裡跟女友最好的朋友暗通款取,卻需要個說服自己以降低罪惡感的理由—「哦!以後再也遇不見如此獨一無二的女孩了。」,以我的臆測,導演深知沒人想看宅男模樣的Jack內心的天使與惡魔會戰,於是乎John是他內心理性的折射「指路人」。
本片固然沒有《午夜‧巴黎》顯而易見的超現實鋪排,內在肌理卻毋寧是充滿濃厚的超現實主義色彩,身為百分百作者導演的伍迪艾倫,與超主義電影之父路易斯‧布紐爾(Luis Buñuel)風格是大異其趣的。夢的獨立意志與其貪得無饜的野心,以一種怪誕無比的形式投射在「知識份子」喜劇導向的《愛上羅馬》。
完整文章:
http://artreborn.pixnet.net/blog/post/93043122
文藝復興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Art.Reb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