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分享〕電影《香水》觀後感

從最後一幕廣場行刑的荒誕情節,讓人連想到希特勒。葛奴乙對於氣味的敏銳偏執,就像是氣味王國裡的國王,而這樣的安排,正好也隱寓著希特勒的民族優越感。

那瓶"香水"的意義,如果說是葛奴乙追尋自我存在過程的惟一證明,但最後結局表達的是葛奴乙依舊得不到自身的味道。眾人瘋狂似的行為,來自於那瓶利用天賦所製造香水,與葛奴乙自身的存在無關。

香水最後引發的是眾人處於天堂一般純淨的愛欲,脫離了社會規範所產生的既原始,又荒誕的情節,令人看得傻眼,覺得荒繆不已。回頭對照希特勒煽動人民發動戰爭的過程,雖然香水最後的劇情荒繆,但真實的世界又正常到哪裡去呢?原來,那種幾近瘋狂的事情曾真實發生在這個世界。

葛奴乙是不是希特勒的寫照,難以說是或者不是。只能說他們有些類似的特質,他們本身的性格魅力並不顯眼,但同樣具有一些特殊的天賦,能夠影響到社會大眾。希特勒的煽動能力,發動了世界性的戰爭,並且以種族優越性這種荒唐目的,殘害了無辜的猶太人。藉由這樣的屠殺過程激發自身民族的優越感,使得他擁有相當大的群眾魅力,足以為所欲為。葛奴乙同樣以希望保存世界上的氣味作為目的,殺害無辜的女性,以製作屬於他的絕妙香水。

香水對照於希特勒的煽動力,同樣具有影響人群的魔力。而從香水最後荒誕不已情節,人們不自覺驚呼這種事怎麼可能發生,已經挑動了觀眾對理智的認知,在實際生活不可能發生,相信這僅是作者的故事。但是回頭看希特勒發動戰爭屠殺猶太人的事件,卻足以諷刺出當時候群眾瘋狂喪失理智的舉動,進而讓人反省:天曉得怎麼會讓這種事發生在世界上。
2006-12-11 17:34 發佈
你好
我沒看過電影, 不過前陣子忍不住, 先買本原著來看看
主角不是巴黎人嗎? 為什麼你會覺得跟希特勒扯上關係??
老實說我看完之後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本以為是驚悚片 去看了之後才知道並不像
也不是看不懂劇情
不知道是電影本身太深了??還是沒看過小說的關係
總感覺電影想呈現的層面好像不是單單一個殺人狂的故事
而是有另一種層面的感受
有時間弄小說來看看應該會比較了解吧..
電影整體來說很棒
值回票價喔


p.s 最後廣場那一幕嚇到我了 >"<
人沒變.......只是感覺變了。
這本小說以前看過,
蠻特別的題材.
真想去看電影版.
不過我實在無法把主角跟希特勒聯想在一起.
hhutwater wrote:
你好我沒看過電影, ...(恕刪)



可能是作者的關係吧

所以讓樓主覺得是與希特勒有關...
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
我是喜歡小說而去看這部電影
導演很忠實呈現小說的內容跟精神
看完真的很滿足

至於為什麼跟希特勒有關係
樓主有說葛努乙跟希特勒都有改變世界的天賦與力量
作者徐四金是德國人
至於徐四金是否有藉香水的故事諷喻希特勒暴行就不得而知
kill time, kill money.
lostmons wrote:
從最後...(恕刪)


那天去看了香水..

老實說我並沒有辦法跟希特勒聯想在一起...

在香水製造的過程中...

葛奴乙從一開始試圖要保留所謂的處女香味的情況下..

並沒有從其他的管道知道如何才是正確的行為...

即使是花錢找來的妓女也無法忍受他這樣怪異的行為.

回想到以前失手殺了一個女人..卻得以盡情享受那特殊的香氣..

殺人對於他這樣的社會階級似乎更容易他取得香氣..

而後的集體畫面.我想作者想要表達的應該是費洛蒙的涵義..

無暇的女體與純潔的香氣..

誘發了人們對於人性最單純一面的嚮往..

對於嗅覺的啟發..現代人只強調視覺與聽覺的感官刺激..

嗅覺甚至於影響到一個痛失愛女的父親.將兇手視為己出..

而後的集體分食.我想作者想要表達的是..

在那個終年腥臭的魚市場.如此的香味.就像神一般..

帶來了希望與前所未有的舒暢..

在看似絕望的情形下.如此的希望誰能夠拒絕誘惑.

誰能夠拒絕那占為己有的欲望...




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

餅乾小姐 wrote:
我是喜歡小說而去看這...(恕刪)


與其說他是在諷喻希特勒

倒不如說是在諷喻群眾的盲從,

我還沒看過電影,但看過小說

小說後半部,主角表現出可以輕易的控制住群眾

和常常有人在講希特勒在演講時的魅力感覺有異曲同工之處

徐四淦在氣味的寫作..實在是我看過的小說,寫得最好的
據說在香水原著小說(新版)的序是有提到希特勒一段的說明。而我自己沒有讀過原著,但是就在看電影的過程裡面,看到的是香水引發眾人的瘋狂。
第一個連想到的是葛奴乙與希特勒的人格特質。
第二個聯想到的是製造香水的過程必須殺害無辜的生命,希特勒憑藉著屠殺猶太人手段而取得的那種國族英雄的魅力不謀而合。還有他們所持的理由都相當的偏執:保存氣味/民族優越感。
第三個聯想當然是絕妙香水的氣味與希特勒演說魅力,造成群眾的狂熱,以及後來群眾行為的失序。
回頭來看,正如片頭所演,葛奴乙的行為相當令人髮指,將生命視為草菅的態度,連上帝都要視他為化外之民,無法饒設他的罪,這一點又與希特勒的殘害猷太人暴行相符。也許如上面的人說的,作者是德國人的關係,才會造成這種聯想。
不過真正找來原著小說也就能夠說明,小說裡是不是有某些元素是跟希特勒有關的。

但我不覺得是香水的寫作動機是來自於要表達德國的暴行諸如此類的事情,
反而是香水在葛奴乙角色性格的設定中夾雜了希特勒人格的特質。作某部份的隱喻,以及這樣的人格底下,所發展出來的事件。在這兩者(葛奴乙與希特勒所作的事)之間有某些程度的相似。但是終究香水不是為了希特勒而寫的。
本作的精神主旨,應該還是在描寫葛奴乙這樣的出身背景、人格特質,以其環境底下周圍的人所形成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葛奴乙的存在意義與精神。

關於香水與希特勒的一點討論串

lostmons wrote:
據說在香...(恕刪)


手中剛好有這本書,那段並非作者的序,而是王浩威寫的導讀

導讀的最後一段寫到,有評論家指出了政治意函

而作者也說。納粹時期,對我這一代德國人來說,是心智深處的存在。

可能也算是間接點出了某些東西吧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