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13歲的孤獨、遺憾跟星空

《星空》其實是相當需要腦補的電影。劇情的呈現相當淡然,導演林書宇算是走文青路線的一個導演,就我觀賞《九降風》跟《星空》兩部片的經驗,電影本身透過相當緩慢的步調,說一個故事,有時還會加入導演的思維跟想法在畫面上。

如同電影當中餐廳的橋段,導演藉由歡樂的舞蹈,來強化之後的空虛。雖然如此的表現手法,比起直白的手法來得強烈,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這類有著個人想法的拍法,其實有可能會淪為一個突兀的呈現,就像是《一頁台北》當中的舞蹈橋段一樣。

類似這樣的拍攝方式,需要某種程度上的腦補跟共鳴。導演選擇好好的說一個故事,等故事說完了,再讓觀眾透過回想的過程,去體會電影的味道;像是一杯煮得夠好的咖啡,入口的味道跟入喉的味道會不同,入喉後的回甘又是一個新的風味。但要知道,咖啡煮得再好,卻不是每個人都有品嚐咖啡的能力。

文青導演拍文青作者的作品,看這部電影,或許可以不用先看過繪本,但是一定要把腦袋帶進放映廳,否則連回味的樂趣都沒有。

年紀輕輕的徐嬌,將小美這個角色詮釋的相當到位。相較之下,林暉閔的演出雖然生澀許多,卻與小傑這個角色卻頗為契合。回想自己的童年,班上是否也有一個像小傑這樣的同學,總是一個人默默的坐在教室的角落,格格不入的模樣看起來有些跩;當時的自己,又是那一間教室中的哪一個角色?

如果說,透過《九降風》我們能回味那一段掙扎卻難忘的青春歲月,那麼《星空》就是讓我們去回想,那個可能即將遺忘,甚至是早已遺忘的童年。

故事本身其實相當麼魔幻,小美的想像力如同是飛馳於天空的飛馬,透過電腦動畫的呈現,我們得以透過雙眼看到那個無限可能的世界。憤怒化成野獸、藍色大象陪伴孤單、同歡的動物夥伴,電影完美的重現繪本的幻想世界,那有些童趣的動畫,在《星空》當中反而成為了一種價值。

老實說,我在觀看電影的時候,其實沒有獲得太多的感動;但在走出戲院後,習慣回頭思考電影的我,才逐漸感受到電影的後座力!電影的最後,以幾米的《星空》搭配五月天的〈星空〉,成功吸引住觀眾的目光,我還是頭一次看到幾乎全場的觀眾都坐下來,不是為了字幕後的隱藏片段,靜靜的看完片尾字幕。

對我來說,林書宇的《星空》反而是從這個時候才正式開始。伴著音樂藉由一張張的繪本插圖,我開始重新回味整個故事;回家的路上,獨自一個人哼著〈星空〉,獨自一個人回味著電影裡那其實濃烈,卻來得緩慢的張力。


完整網誌圖文版:
http://ryuichiru.pixnet.net/blog/post/27562304
2011-11-07 1:5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星空 孤獨 13
這部電影好看!!
2位小主角的表現都很棒!
徐嬌的已經從長江七號的小鬼頭長大成一個小正妹了!!
片尾五月天的"星空"很好聽!!
整部片拍攝的質感很棒!
不管是室內或室外景,都很漂亮!

許小嚕 wrote:
《星空》其實是相當需...(恕刪)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