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我是覺的台灣還是老老實實拍好商業片 再來談電影的發展 不是只靠某些人自認的鬼才

可讓我不用看書就看懂在演什麼好嗎
可以讓我不用有文藝氣習就能感動好嗎
我就是愛看你看不起的商業片是對不起你嗎
這樣的要求有很過份嗎
好萊屋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技術有技術
每年不也要推一堆商業片撐起市場
沒有好的商業片
哪來好的發展電影環境
台灣要只靠某些人的鬼才
電影就能發展
這就見鬼了
電影要發展
不是只靠最討厭錢味的郭董挺不挺
必竟錢能多到討厭錢味的人並不多
2011-10-10 5:18 發佈
創意+錢=電影

電影"工業"=要花很多錢

不然演員和員工吃啥
要標準的商業片嗎?
以前就常拍這樣的片阿!
很多人常說台灣電影是被拍藝術人文類型導演搞垮的,
我卻認為是只會拍一窩風跟隨潮流商業片破壞了觀眾信心.
今天如果不喜歡信仰衝突的賽德克巴萊,
那也許可接受溫馨回憶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看不懂"教父""無間道" ,可以看正台味黑幫的"艋舺".
商業片也不能把觀眾當白痴,
樓主的意思應該是希望台灣拍的電影不要孤芳自賞,
其實由進電影院的人變多了就可知這一代的電影工作者很了解這件事,
但是多元的題材加上藝術商業的取捨,
不可能人人都接受或喜歡某部片.



很多人對重新萌芽的台灣電影愛之深責之切
也有人只是以買票進場(消費者)的觀點來評論
這都沒什麼不對
最近喜歡來這裡談談看過的電影
只是我新增的消遣罷了
這個論壇也合適大家暢所欲言
快樂的享受電影
也可以快樂的分享對某部片的觀感
有多元的意見才美好
一言堂索然無味!
拍來賣錢的都應該是"商業片"
我覺得台灣沒有的是電影工業,
一個工業需要各種互相配合的人力物力,
而台灣的電影比較像家庭工廠,
同一個人同時應付太多專業,
手忙腳亂,拼命了也很難達到夠專業的地步,
大片子更像突然接到的大訂單,
拼命做也難周全,

政府輔導金政策能幫忙導演
做做小夢,要做大夢
還有外在環境的限制,
只能說夢想大有才能的人
在這個環境下是可惜了.
靠嘴砲就可以了
鬼才, 資金....隴總免



呼~~
動動手打幾個字, 真是輕輕又鬆鬆
zxctw wrote:
可讓我不用看書就看懂...(恕刪)
說句實話,無論你怎麼看不爽..
魏導的確就是帶起了一波國片復興潮...
也已經在台灣電影歷史上,
留下一筆很多人一輩子都達不到的紀錄...
IvanTseng wrote:
說句實話,無論你怎麼...(恕刪)


國片衰敗了嗎,沒有,是政府太勢利眼,電影工業根本不放在眼裡,辦個金馬獎,意思意思一下

做做表面功夫,好讓民眾誤認為政府很挺電影工業,就跟體育是一樣的,只有企業才是政府的最愛。



kikikat wrote:
國片衰敗了嗎,沒有,...(恕刪)
國片的確在過去一段時間根本是乏人問津的,
當然,太過藝術性也是導致乏人問津的理由之一...
我的意思是台灣要發展電影環境
不是靠把某些人捧上神位
是要外部很多條件的成熟
這樣的成熟是要靠商業片
但台灣的很多導演就很奇怪
老是一副自己是天下奇才懷才不遇
很看不起商業片
一副自己沒做起來
台灣電影就沒未來
好像是全台灣人就對不起他的天下奇才
用棒球來看
捧出一個王建民又怎樣
20勝又怎樣
職棒還不是2266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