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看完《宇宙戰艦大和號》的試映,心中有些感想。
第一:如果沒有木村拓哉和傑尼斯經紀公司攪局,這部電影會更好。木村拓哉延續了他從日劇戰場一路敗北的形象繼續糟蹋這部電影,陽剛的宇宙戰爭變成了偶像劇中哭哭啼啼的戲碼,讓整部電影的中心意義完全走味。
第二:肯定導演山崎貴和配樂佐籐直紀的用功。山崎貴在《幸福的三丁目續集》片頭一場哥吉拉大鬧東京的懷舊片段,讓人見識到他拍攝特攝電影的功力,《宇宙戰艦大和號》中,山崎貴用不可思議的影像功力,力圖在21世紀的今天,擬造出屬於1970年代科幻動畫風格的所有設計,松本零士所設計的動畫版兵器要素,都被山崎貴很理想地保留下來。佐籐直紀今年是辛苦的一年,龍馬傳的配樂表現頗佳,在《宇宙戰艦大和號》中,以不喧賓奪主的方式,保留了已逝大師宮川泰的所有著名樂段,用更現代感的方式保留下原始韻味,片頭一出場的吟唱背景,確實會讓阿宅們在戲院中感動到掉淚...
第三:在這個日本全民對外侮(中國)的不信任感達到87%以上的時代,電影公司和經紀公司還是怕「軍國主義」的各種囈語流傳散步,所以片中對於戰艦大和的來龍去脈,完全沒有著墨,讓人覺得這部電影即使主角是星際大爭霸的銀河號,其實也沒差。這種「去戰艦大和」風味的搞法失敗,也在日本本土票房成績表現不如預期的現象上,得到證明。
而台灣的電影發行公司將這部電影主打木村拓哉的哭哭形象,而非「宇宙戰艦」世代的懷舊風潮,這部電影在台灣市場應該會兩面不討好,行銷操作手法的保守與錯誤,會讓人忽略以上這些讓人玩味的有趣討論。我期待山崎貴繼續考古日本的老特攝電影和動畫現代化或者3D化,特別是鋼彈、超時空要塞、哥吉拉、科學忍者隊、海底軍艦...等名作,千萬不要讓好萊塢糟蹋了這些素材。不論有無木村拓哉哭哭,日本版的宇宙戰艦絕對比好萊塢翻拍版要來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