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正視本土電影產業的缺點

正視本土電影產業的缺點

1.只要能登上主流院線,搭配花大錢的宣傳廣告,要衝高售票量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這絕對不代表電影好看! 因為最多進場就不能退票! 許多受益於電影產業的人士紛紛訴願電影市場絕對不能有進場退票制,否則會XXOO... 卻又一邊哀怨政府對電影產業做的太少,產業過於開放導致市場競爭太激烈,要這個要那個的.
我認為相關人士如不能首先正視市場需求,一昧的拍別人看不懂的片,自以為是,那麼政府再多給電影產業的補助利多,只會錯失救國片的良機.
如此對於被廣告宣傳騙一次的觀眾,對國片形象的傷害更是難以挽回.

2. "相對於全球其他國家,美、日其平均所得為台灣二.七與二.四倍,但在相同所得水準條件下,台灣電影票價分別為其三倍與一.二倍。其次在澳洲、義、香港、新加坡其平均所得為台灣一點五到兩倍,相同所得水準下,台灣入場票價仍為澳洲二倍,義、港之一.五倍,新加坡的○.八。為什麼台灣人要付出比別人多的錢。" 引用轉自劉尚昀◎追求合理的電影票價

反觀美國電影院進場15分鐘內可以全額退票,加拿大電影院進場30分鐘內可以全額退票,頂多只問一下退票原因,做為電影的評鑑指標. 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電影院開啟退票制度並不會影響業績,真不知道國內院線是在守護甚麼?
如此看來,台灣的看電影的消費者根本被當肥羊任人宰割的! 難怪國片一蹶不振.

2010-04-18 17:36 發佈
說難聽一點

都自以為高尚

拍一堆藝術電影

得獎又怎樣

能當飯吃嗎

只在那邊一直說出國比賽得三小獎

說的多厲害

結果勒國內外票房慘兮兮

就現實面來看

不懂的賺錢

只會拼命花錢

沒錢就在那邊跟父母(政府)一直哭

跟敗家只沒兩樣

之前不知道哪邊看到某些人還說不削拍商業電影

我只能哀~~~~~~~~~~~~~~~~~~~~~~~
這次改版簡直是濫到翻濫到底
台灣95%的戲院通路都在美商八大的手裡,想跟美商八大搶檔期,抱歉!門都沒有~你惹毛我一次,以後別想拿哈利波特拷貝。

而且廣告一砸就是三千萬台幣起跳,比國片的製作成本還高,台灣主流國片都在一千五百萬台幣以內,

好萊塢的影片五千萬美金製作,五千萬美金宣傳,人家有老本,台灣的電影公司玩不起這種鳥。

很多觀眾都在PPS看過了...根本就懶的進戲院,事實上,要明星沒明星,要特效沒特效,肯開PPS就要偷笑了,

為什麼沒有明星跟特效,一千五百萬台幣製作費能請得起誰?梁朝偉嗎?特效?飛天麥可還比較有可能。

我覺得除了3D跟威秀近300元的價價令人頭疼外,兩百多的票價並不算貴,要退OK啊!你先確定戲院裡面有人嗎?
I support the domestic film industry,but who would support me?(Google翻的)
To Andy84:
兩百多的電影票到底能否服眾恐怕不是你我能斷言的,我甚至可以說看場優質的電影可以是無價的,但要我看一場沉悶的電影送我票我都懶的去看. 癥結點是進場退票的制度存在與否,電影是否需要打宣傳廣告,消費者的權益是否照顧到,而不是在實際操作上全部混為一談,顧左右而言之.
好萊屋就是電影工業的代名詞,也不得不承認好萊屋坐擁鉅額的資金和豐富的媒體資源作靠山,因為人家是有創投在投入資金,並幫助電影製作完成其他的行銷廣告工作,是以市場導向運作的商業,能不聽消費者的心聲嗎?
但到了台灣又怎樣.台灣電影產業就像溫室裡的花朵,在外面受了什麼委屈就趕快抱政府的腿,拿文化,拿藝術做墊背,隨他爭眼閉眼,從不需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可謂自我感覺良好,偏偏又給他硬撐到文創法案出來,這下可好了,以後本土電影更有能力忽悠消費者了!
政府該倒的不讓他倒,該讓他獨立的又優柔寡斷,暫且不提電影票除以物價水準台灣人是否花了多年的冤望錢,
沒有進場退票制度的電影產業就無法邁出第一步,向市場導向的商業模式,創投就不可能投,就不可能有金銀,本土電影就不可能有踏出國際的可能,換句話說,文創法可能變成圖利他人的工具!!
碉堡苦工 wrote:
To Andy84:
兩百多的電影票到底能否服眾恐怕不是你我能斷言的,我甚至可以說看場優質的電影可以是無價的,但要我看一場沉悶的電影送我票我都懶的去看. 癥結點是進場退票的制度存在與否,電影是否需要打宣傳廣告,消費者的權益是否照顧到,而不是在實際操作上全部混為一談,顧左右而言之.
好萊屋就是電影工業的代名詞,也不得不承認好萊屋坐擁鉅額的資金和豐富的媒體資源作靠山,因為人家是有創投在投入資金,並幫助電影製作完成其他的行銷廣告工作,是以市場導向運作的商業,能不聽消費者的心聲嗎?
但到了台灣又怎樣.台灣電影產業就像溫室裡的花朵,在外面受了什麼委屈就趕快抱政府的腿,拿文化,拿藝術做墊背,隨他爭眼閉眼,從不需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可謂自我感覺良好,偏偏又給他硬撐到文創法案出來,這下可好了,以後本土電影更有能力忽悠消費者了!
政府該倒的不讓他倒,該讓他獨立的又優柔寡斷,暫且不提電影票除以物價水準台灣人是否花了多年的冤望錢,
沒有進場退票制度的電影產業就無法邁出第一步,向市場導向的商業模式,創投就不可能投,就不可能有金銀,本土電影就不可能有踏出國際的可能,換句話說,文創法可能變成圖利他人的工具!!


去找蘋果跟消保官申訴吧~
I support the domestic film industry,but who would support me?(Google翻的)
導演想拍自己想拍的電影,而不是拍消費者想看的電影
這是在隱喻消費者品味有問題嗎? 別忘了政府的錢來自納稅人呦!
仿效 韓國的做法

電視收視率 黃金時段 禁止撥出外國節目 其他時段不限制

全部必須撥放國片或自製影片 自然會改善環境!

韓國目前有無取消此法規我是不知道,不過這個方法很有效!
電影院開啟進場退票制度是關鍵點,必須重拾市場對國片的信任.
觀眾並不會因為你可以退票而進戲院,觀眾只會因為明星跟特效的吸引力而進戲院。
I support the domestic film industry,but who would support me?(Google翻的)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