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雷) 不能沒有你 —— 他們說很感人,我說很蒼白

這個影片是一個朋友推薦我看的,說是讓人感動掉淚,是難得的一部好片。不過不才看到一半的時候就有點看不下去了,雖然最後還是看完了,但實在不認為這是一部好片,我想如果不是用黑白拍攝手法不太可能獲獎,算是導演壓到寶了吧。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一個無業、無房、無妻,卻有個7歲女兒的男子,唯一得以糊口的工作是作水下維修工,替那些臨時停泊的船隻檢查維修,而且還是個沒有執照的黑工。 故事進行到一小半的時候得知,他這個女兒的媽媽原來是有丈夫的,就是說他還是個姘夫。某日當警察臨檢的時候被告知,他如果不讓女兒上學將會被罰款,他如夢初醒般的也認為女兒應該上學了。我想以上的條件都能達成的話應該算是極品中的極品了吧,應該不會在現實中有吧,可據說這個影片是真實的事件。

於是故事圍繞女孩上學展開。。。最后他還耍濫要抱著女兒跳樓。。。我不想多說,只想說這個女兒好可憐,年紀小小,除了沒學上,吃不好穿不暖,還要作苦力,還要捉魚蟹,最後還要陪著老爸跳樓。

影片叫《不能沒有你》,很好,請告訴我,這個男人為了那個「你」作過什麼?憑什麼說 不能沒有你? 如果有原因我只能說是 自私 二字,如果你愛你的孩子,為什麼不努力工作,孩子今天都7歲了,這7年你都在幹什麼? 不說別的,既然你會潛水,為什麼不去考一個執照,7年都考不到? 這個男人除了會跳樓嚇嚇人外一無是處,根本就不配當個父親。

他們還說影片控訴了政府的無能,白癡。但就我看來,要有所謂的控訴也應該是控訴這個窮懶的男人。政府有什麼錯? 按照法律規定執行也有錯的話,要法律做什麼,法律還有尊嚴麼,要真想養孩子為什麼不去申請撫養權?

編劇導演根本就是避重就輕的陳述事件,為了達到特定效果而忽略很多關鍵問題,這根本就是為了騙取大家的同情心而製作的影片,遺憾的是他們成功了。

以上
2010-03-21 2:22 發佈
看看就好!內容就點........劇情早就忘光了!

這點我也有同感

我不能同意你更多了!!!
"我想以上的條件都能達成的話應該算是極品中的極品了吧,應該不會在現實中有吧"
從這段話來看
讓我很訝異不少年輕人脫離現實到了很嚴重的程度

只能說樓主還沒有走出象牙塔
也沒有領悟到一些事情
和影片的義意

社會上永遠有些人是面臨困境的
有些人是自己造成的,可是絕對不會是全部
就算是自己造成的,那誰一生都沒有錯呢?
所以人物的設定不重要
只要知道社會上還有這樣的人就夠了

而是政府可以為這些人做甚麼
不是說希望政府可以照顧每一個人
而是提醒注意弱勢
"盡力"去救助

如果說要跳脫影片真正的討論社會問題
可以說當一個平民有樓主的想法是正常的

真正可怕的恐怕是
現在的政府的主事者和樓主的想法居然是一樣的心態
問題就是出在
"他們為甚麼不逃命
他們為何不這樣
他們為何不那樣
他們為何不XXXXX"
這種心態

這也是李家同點出來的問題?
缺乏同理心
小弟的看法 電影背後涵意 戴導已經四十多歲了 小鎂 我不能沒有你啊
superscreen wrote:
只能說樓主還沒有走出象牙塔
也沒有領悟到一些事情
和影片的義意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你明白我的意思么?

請回歸到這部影片來說,這個男人既然無法承擔一個父親應盡的責任,有什么理由要求和女兒在一起?如果導演如你所言,是想讓大家的關注弱勢的問題,為什么要用這個故事來取材?不怕被這個特殊的人物給引上歧路么,還是說他就吃準了那些喜歡濫用同情心的廣大民眾了? 只需再加上表現一些政府的不作為情節既成為另一個大賣點?最后用 “不能沒有你” 作標題加上感情色彩濃郁的海報,營造一個深愛女兒致死不能分開的氣氛,請問,這個和真實的這個男人的想法做法有一點點相似么, 我可以說這都是導演的謊言么?!

相似關于孩子撫養權問題的影片西方有過不少,但從不會這樣設定人物情節,一個即無撫養權,又沒有生存能力的人,因一己之私帶著孩子躲避警察,躲避社會局,窮困潦倒的生活,這種片子拍出來會有人買賬么?能夠說明什么社會問題呢? 我看不到。

父母自私的愛難道不是另一種暴力?

superscreen wrote:
"我想以上的條件都能達成的話應該算是極品中的極品了吧,應該不會在現實中有吧"
從這段話來看
讓我很訝異不少年輕人脫離現實到了很嚴重的程度


我只是好奇,你認識或聽說過這樣的人么

1 “無業、無房、無妻,卻帶個7歲女兒生活的男子”
2 “他這個女兒的媽媽原來是有丈夫的,就是說他還是個姘夫”
3 “某日當警察臨檢的時候被告知,他如果不讓女兒上學將會被罰款,他如夢初醒般的也認為女兒應該上學了。”

第一個不稀罕的話,第二個呢,他本身不知道的啊,是別人告訴他他才知道的,而這時孩子都7歲了,就是說他在完全不了解女方的情況下作了第三者還有了孩子。以上兩個同時達到應不算多見吧,再來看第三個:當了7年的父親,難道就從來沒有想過子女的教育問題?居然要讓別人來提醒?故事交代他自己最起碼也上過小學。
有時候政策殺人於無形
或是限於現實的無奈
他想改變
真的有能力有辦法改變嗎?

八八水災的災民
你以為他們喜歡住在那裡嗎?
就是都市無法謀生才要住在那裡想辦法種一些東西養活自己
很多人說那裡那麼危險為啥要住那裡
就是市區裡面的房子買不起阿
今天政府要在台北信義區蓋房子給他們住
是我也搶著要去

很多公務人員依法行政是很好
但是
很多法是不是不符合潮流
當執行法令的人有同理心的時候
是不是要想辦法找其他法條
或是想辦法讓立法機關修法

不是廣告
建議樓主有空可以聽聽飛碟的午餐
他會告訴你弱勢控訴無門的很多案例
Qiaosu wrote:
我明白你的意思,...(恕刪)


本來只是有些明白
可是看了你的回覆卻了解更多你的想法

原來是擔心這
每一樣事情都可以利用
正面反面
能量都是相當的
最後很可能抵銷

那最後還是回到了問題的本質
不用這個故事
用另一個有何差別

"孩子撫養權問題的影片西方"
那是因為關注的焦點不一樣而已
廣度不一樣
台灣出的電影少得可憐
剛好導演選了這得面向
而且制度面剛好有思考的地方

當然時空背景制度也不一樣
中產階級面對的困難也不一樣

"但從不會這樣設定人物情節,一個即無撫養權,又沒有生存能力的人,因一己之私帶著孩子躲避警察,躲避社會局,窮困潦倒的生活,這種片子拍出來會有人買賬么?能夠說明什么社會問題呢?"
還是回到因為台灣的電影數量少得可憐
所以從這個比較基本的(或是淺的開始)

"種片子拍出來會有人買賬么?能夠說明什么社會問題呢?"
如果說所謂的買賬是你想的那樣
那不如不要買帳比較好

最後,連樓主不是證明了這部影片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