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影片是一個朋友推薦我看的,說是讓人感動掉淚,是難得的一部好片。不過不才看到一半的時候就有點看不下去了,雖然最後還是看完了,但實在不認為這是一部好片,我想如果不是用黑白拍攝手法不太可能獲獎,算是導演壓到寶了吧。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一個無業、無房、無妻,卻有個7歲女兒的男子,唯一得以糊口的工作是作水下維修工,替那些臨時停泊的船隻檢查維修,而且還是個沒有執照的黑工。 故事進行到一小半的時候得知,他這個女兒的媽媽原來是有丈夫的,就是說他還是個姘夫。某日當警察臨檢的時候被告知,他如果不讓女兒上學將會被罰款,他如夢初醒般的也認為女兒應該上學了。我想以上的條件都能達成的話應該算是極品中的極品了吧,應該不會在現實中有吧,可據說這個影片是真實的事件。
於是故事圍繞女孩上學展開。。。最后他還耍濫要抱著女兒跳樓。。。我不想多說,只想說這個女兒好可憐,年紀小小,除了沒學上,吃不好穿不暖,還要作苦力,還要捉魚蟹,最後還要陪著老爸跳樓。
影片叫《不能沒有你》,很好,請告訴我,這個男人為了那個「你」作過什麼?憑什麼說 不能沒有你? 如果有原因我只能說是 自私 二字,如果你愛你的孩子,為什麼不努力工作,孩子今天都7歲了,這7年你都在幹什麼? 不說別的,既然你會潛水,為什麼不去考一個執照,7年都考不到? 這個男人除了會跳樓嚇嚇人外一無是處,根本就不配當個父親。
他們還說影片控訴了政府的無能,白癡。但就我看來,要有所謂的控訴也應該是控訴這個窮懶的男人。政府有什麼錯? 按照法律規定執行也有錯的話,要法律做什麼,法律還有尊嚴麼,要真想養孩子為什麼不去申請撫養權?
編劇導演根本就是避重就輕的陳述事件,為了達到特定效果而忽略很多關鍵問題,這根本就是為了騙取大家的同情心而製作的影片,遺憾的是他們成功了。
以上
從這段話來看
讓我很訝異不少年輕人脫離現實到了很嚴重的程度
只能說樓主還沒有走出象牙塔
也沒有領悟到一些事情
和影片的義意
社會上永遠有些人是面臨困境的
有些人是自己造成的,可是絕對不會是全部
就算是自己造成的,那誰一生都沒有錯呢?
所以人物的設定不重要
只要知道社會上還有這樣的人就夠了
而是政府可以為這些人做甚麼
不是說希望政府可以照顧每一個人
而是提醒注意弱勢
"盡力"去救助
如果說要跳脫影片真正的討論社會問題
可以說當一個平民有樓主的想法是正常的
真正可怕的恐怕是
現在的政府的主事者和樓主的想法居然是一樣的心態
問題就是出在
"他們為甚麼不逃命
他們為何不這樣
他們為何不那樣
他們為何不XXXXX"
這種心態
這也是李家同點出來的問題?
缺乏同理心
superscreen wrote:
只能說樓主還沒有走出象牙塔
也沒有領悟到一些事情
和影片的義意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你明白我的意思么?
請回歸到這部影片來說,這個男人既然無法承擔一個父親應盡的責任,有什么理由要求和女兒在一起?如果導演如你所言,是想讓大家的關注弱勢的問題,為什么要用這個故事來取材?不怕被這個特殊的人物給引上歧路么,還是說他就吃準了那些喜歡濫用同情心的廣大民眾了? 只需再加上表現一些政府的不作為情節既成為另一個大賣點?最后用 “不能沒有你” 作標題加上感情色彩濃郁的海報,營造一個深愛女兒致死不能分開的氣氛,請問,這個和真實的這個男人的想法做法有一點點相似么, 我可以說這都是導演的謊言么?!
相似關于孩子撫養權問題的影片西方有過不少,但從不會這樣設定人物情節,一個即無撫養權,又沒有生存能力的人,因一己之私帶著孩子躲避警察,躲避社會局,窮困潦倒的生活,這種片子拍出來會有人買賬么?能夠說明什么社會問題呢? 我看不到。
superscreen wrote:
"我想以上的條件都能達成的話應該算是極品中的極品了吧,應該不會在現實中有吧"
從這段話來看
讓我很訝異不少年輕人脫離現實到了很嚴重的程度
我只是好奇,你認識或聽說過這樣的人么
1 “無業、無房、無妻,卻帶個7歲女兒生活的男子”
2 “他這個女兒的媽媽原來是有丈夫的,就是說他還是個姘夫”
3 “某日當警察臨檢的時候被告知,他如果不讓女兒上學將會被罰款,他如夢初醒般的也認為女兒應該上學了。”
第一個不稀罕的話,第二個呢,他本身不知道的啊,是別人告訴他他才知道的,而這時孩子都7歲了,就是說他在完全不了解女方的情況下作了第三者還有了孩子。以上兩個同時達到應不算多見吧,再來看第三個:當了7年的父親,難道就從來沒有想過子女的教育問題?居然要讓別人來提醒?故事交代他自己最起碼也上過小學。
Qiaosu wrote:
我明白你的意思,...(恕刪)
本來只是有些明白
可是看了你的回覆卻了解更多你的想法
原來是擔心這
每一樣事情都可以利用
正面反面
能量都是相當的
最後很可能抵銷
那最後還是回到了問題的本質
不用這個故事
用另一個有何差別
"孩子撫養權問題的影片西方"
那是因為關注的焦點不一樣而已
廣度不一樣
台灣出的電影少得可憐
剛好導演選了這得面向
而且制度面剛好有思考的地方
當然時空背景制度也不一樣
中產階級面對的困難也不一樣
"但從不會這樣設定人物情節,一個即無撫養權,又沒有生存能力的人,因一己之私帶著孩子躲避警察,躲避社會局,窮困潦倒的生活,這種片子拍出來會有人買賬么?能夠說明什么社會問題呢?"
還是回到因為台灣的電影數量少得可憐
所以從這個比較基本的(或是淺的開始)
"種片子拍出來會有人買賬么?能夠說明什么社會問題呢?"
如果說所謂的買賬是你想的那樣
那不如不要買帳比較好
最後,連樓主不是證明了這部影片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