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含大量劇情】完美的平衡點—阿凡達(AVATAR)


(阿凡達 圖/福斯提供)

一、雜事筆記:



結緣經過:



猶記第一次接收到此電影的消息是在2009年10月18日的聯合報上,內容是「鐵達尼號」導演詹姆斯柯麥隆暌違12年的新作「阿凡達」於東京影展亮相的報導。

大概12月初吧,電視廣告、報紙已經開始有各式各樣的「阿凡達」廣告與消息,美國一家報社甚至在上映前來個「每日一報」。那時,電視狂播長版預告,我也已經能在同班同學口中聽到不少「阿凡達」。我們英語老師竟然在台灣上檔的第一天(似乎比歐、美、日早一天)就去欣賞此片,儘管只看了2D版本,仍大力誇讚特效優質、好片一部。

真正的結緣關鍵是2009年12月18日 的中午,我們班停課了,有人就高喊「阿凡達」,我在如此奇異的狀況下,帶著見識名導新作並可能有散播流感的危機下前往觀賞3D版本。



觀賞經過:



3D眼鏡很難緊緊扣住我這種已經有4隻眼的生物,我還換了兩副近視眼鏡,結果都差不多,需要不時推一下,根本不敢亂動,也不敢開懷大笑(電影中也有笑點呵)。



二、電影概要:



「阿凡達」是…哪位?



一開始我都在調眼鏡,實在是不記得看到了什麼,不過當傑克(山姆沃辛頓 飾)從太空艙的寢室出來的那一幕我有驚訝,頗有臨場感的(3D電影真是好物,除了那一直想把我鼻子當溜滑梯玩的3D眼鏡)。

「阿凡達」的概念創不創新我是不知道,但個人來看是滿新鮮的,傑克應該也很喜歡(看他用邪惡的臉跑來跑去就知道了),畢竟他可以藉著那屬於他自己的「阿凡達」重新在這個世界奔跑。這有點像是線上遊戲的感覺。



華麗的「潘朵拉」



「阿凡達」是個類似「潘朵拉」星球上「納美人」的意志生物,所以當然電影中要對「潘朵拉」有所交代,甚至是本片的重點之一。「潘朵拉」有點類似熱帶雨林,但植物、生物比地球上的更瘋狂,看來就是一個虛擬、誇張世界,感到華麗。



學當「納美人」


說實在的傑克根本沒想要去執行他被指派的任務吧(我猜),他只想暫時逃離他無法用雙腳行走的地球,拿著他陸軍專用的槍枝,再次享受軍旅生涯。結果他愛上了解救他的「納塔莉(會講英文的當地人,柔雅莎丹娜 飾)」,「納塔莉」帶著他認識「潘朵拉」的一切(包括那些需要USB才能使用的動物群),讓他漸漸的開始精神分裂,忘了自己是誰。



三、電影觀察:



網路世代與「阿凡達」



其實關於這點我在看電影的時候沒有很深的感覺,只是後來看看各大影評,認為這可能是導演所構思的一部分,確實有些批判的元素在。但依照電影的結局來看,我不認為這是導演所想強調的,我充其量只把「阿凡達」當成人類的斂財工具。把它當NPC看的觀眾可能會覺得結局很瞎。



「資本主義」與「種族」



當一些弱勢族群不再相信主導世界局勢的強權時,可能會有哪些情況?電影裡其實可以看到。「納美人」早已不信任人類,但「納塔莉」不曉得是頭被撞到還是怎麼回事地給了傑克一個機會(傑克一臉好人?),然而這次的選擇,結果也令人失望。這種彼此利益關係糾結的狀況,正是近500年來人們持續討論的問題。「達爾文主義」造就強調「資本主義」的「新帝國主義」,「新帝國主義」再繞回來造成種族問題,導致即使內心沒有惡意,也會彼此猜忌,也是電影想表達的。



“To Revive”



這不是重點但電影中處處可見,「阿凡達」、「環保」等概念都有它的影子。



“This is our land!”



傑克在片中講了很多很厲害的話,這句話可能會讓很多人飆淚吧!不論我們來自何方,只要我們在這塊土地生長,只要我們認同你我腳下採的泥,這革命情感誰有資格將它破壞!



「環保」意識



誠如電影中傑克所言:「地球上沒有綠色植物。」這是人類向外剝削的主因。地球沒有足夠的資源,所以大家都在尋找各種可能,然而醜陋的商人急功近利,讓一個環境接著一個遭受打擊,令人搖頭、遺憾的場景接二連三的出現,這才是導演正想強調的,對這個社會最嚴厲的指責!



“I See You”



這是這部電影的精髓,它不單單只道出了捷克對納塔莉納奇妙的感情,更是對其他種族、所有土地的尊重與認同。



後段的褒貶不一

結局留給觀眾無限想像空間



結尾大概是整部電影最惹爭議的部份,主角放棄自己的歸屬投入異域的懷抱,影評們大多也不認同這種結局,認為電影一開始「阿凡達」的概念不錯,但對後段類似線上遊戲沒有靈魂的對話、拖戲的戰爭與好萊塢式的英雄主義結尾大表不滿,認為電影「開高走低」。我只能說每個人看本片的觀點不同吧!

看完本片我會覺得它是訴求環保、經過包裝的環境宣導片(若是如此,「阿凡達」是不是線上遊戲的反映便不攻自破了),所以我不認為後段到結尾的地方無趣、單薄,只是把會遇到的情況用大家最熟悉的語言、注入新風貌,再呈現一次。結局更是會讓人起雞皮疙瘩的一刻,即使冒著高度風險,傑克也想嘗試變成真正的納美人。最後傑克雙眼睜開,”AVATAR”大字升起,電影結束。這尾巴結得太優秀了!導演不只給觀眾一個想像傑克未來生活情形的空間,更是再詢問一次觀眾的抉擇,迫使觀眾再思考一次。試問:若是地球不再美麗,你的選擇是堅持民族主義,留在地球,還是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實事求是,在「潘朵拉」活出你最渴望、最像你、最根本的自己?



四、電影評論:



3D電影確實令人新鮮,多了根Z軸就是不一樣嗎!讓我大驚:原來電影也能這樣看!拜3D特效之賜,多了些臨場感。這類型的大膽嘗試比其它電影有水準的多,效果令人耳目一新,說這部片革新影史一點也不誇張。

至於內容題材算是比較普遍,還好不會太過單薄,充滿於片中的各種情感讓它不致淪為沒有靈魂、沒有記憶點的特效片。”I see you.”貫串整部電影,其它如”This is our land!”等也很令人澎湃,也有不少如”這個生命的結束,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等引人思考的台詞。正義與邪惡的對抗依舊完整,人性議題豐富,內容稱的上充實。

音樂部份,我喜歡主題曲與配樂的土著風情,很切合電影主題(帶觀眾到另一個世界的角落),好聽但相對於電影本身而言……沒爆點。

主角男的俊、女的美,就算是納美人身材也是凹凸有致,以地球人的價值觀來看……可口!XD

充滿好萊塢特色的電影(我仍是視覺系的……真是被擊沉了…… XD),算是不負眾望,導演10年苦力頗值得(怎麼會有導演這麼耐得住寂寞,鐵達尼號賺飽了嗎? XD 真是其他多產導演的典範)!



五、結論與後記:



「阿凡達」譯自英文單字 “Avatar”,本是印度教用語,導演取其「化身」之義。片名取的很棒,中文譯名也很美、很不錯,可引起觀眾一探究竟的興趣(總比直接翻「化身」好)。

各項指標除了特效較突出,其餘大概都在中上程度,不缺乏也不過度,走中間路線,各項指標完美比例的搭配滿足各種不同需求的觀眾,造就高票房。

結尾實在優秀,強迫觀眾思考,更是「如果想留在地球,什麼是你該做的?」、「你是否懂得珍惜你的『潘朵拉』?」的反詰。

值得一看的電影,這將是這個時代的我們共有的回憶。



六、不負責評價:



短評:1.一個殘廢退役陸軍沉迷於線上遊戲無法自拔的故事。

2.重視你所身處的環境,才能尊重別人的土地。

3.儘管因外在因素壓力大到精神分裂,還是要勇敢做出你自己的選擇,

更帶出環境保護的重要。



評價(各項滿分皆 5.0 分):

總評 4.5 分



劇情 3.5 分 (老酒裝新瓶,還好是新瓶)

理念、教育性 5.0 分 (扣緊核心概念)

視覺 4.5 分 (3D與變態級繪圖)

聽覺 4.5 分 (心中有澎湃、激動但沒非常特別之處)



(文/住在台中的鹽巴,2010/01/31 )
2010-02-01 19:38 發佈
Bon-Bon Forever wrote:
…「納美人」早已不信任人類,但「納塔莉」不曉得是頭被撞到還是怎麼回事地給了傑克一個機會(傑克一臉好人?)...(恕刪)
你大概漏掉了一段劇情。納提莉看到大量聖樹種子落在傑克的阿凡達身上,她認為這是聖樹的選擇,聖樹只會選擇純淨的心靈。這是一種信仰,絕不是頭被撞到。後來納美人部落會接納傑克,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
Dave5136 wrote:
你大概漏掉了一段劇情...(恕刪)


聖樹是指...伊娃?
Bon-Bon Forever wrote:
聖樹是指...伊娃?...(恕刪)
可以這麼看吧!或者可以把伊娃看成是「神」,聖樹則是伊娃與納美人溝通的媒介。
偏光片型的3d眼鏡不是應該卡在額頭上嘛??

我記得鏡片很大,卡在額頭上才對。也才不會卡到眼鏡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