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某天政論節目沒梗拿阿凡達來討論
我也沒看太久~不過有幾句講完之後我大概也就認為是嘴砲了
他大概的論點
好萊屋劇情都老梗~沒有台灣的有創意、有感情
好萊屋大概都砸大錢~台灣如果錢也夠多會拍得更優秀
阿凡達的技術不錯~台灣是科技大國、只要錢夠多~人才不是問題
我承認好萊屋老梗真的很多
可是他能在老梗中找到重點拍完一部優秀的電影(當然爛的也有)
演員更是個重點~不管小孩還是老人~該是什麼樣的人物表達出來不會過與不足
台灣沒這種演員~沒這種技術~沒這種導演
到底為什麼可以說錢夠多就能拍得比好萊屋更優秀
拿個赤壁來講就知道結果了
錢砸了一堆
演員就是表達不出來
錢再多~特效再多也是枉然
sheep7101516 wrote:
好萊屋是一整套電影工業
精密分工專業人才
資金都花在這些地方了
台灣目前是電影手工業
身兼數職馬馬虎虎
給再多資金沒有良好製作環境也是白搭
最近最糟糕的國片刺陵
我懷疑預算有很大的比例給演員酬勞和宣傳經費分走了
各部分包下去又是拿走一大堆預算
真正用在電影上的不知有多"少"
sheep大說到其中一個重點了
先撇開其他方面不談, 來聊聊對待人才上的差異好了
小弟有幸參與了近半年的阿凡達特效製作
大家聊到這部片花了那麼多資金, 花到了哪, 其中一部份當然是花到了專業人才身上
至於人家是怎麼花, 聊聊我所觀察到的吧
在工資方面
我所參與的公司是週薪制, 合約裡有規定每週最低的工作時數(包含用餐), 超過則以時薪計費, 超過一定額度即為加班, 時薪可加倍
至於如何計算時數, 不是靠打卡
員工超時工作有錢領以外, 時數還是由員工每週自行計算填寫, 填完表格後再由主管審核簽名交予會計
除了給的錢多外, 他們就是如此相信員工
在加班上, 如果沒意願或是該週有事, 大多可先前和主管溝通
但也因加班薪資優渥, 不少同事還是樂於加班
由於小弟是後期的製作, 也因此週週都有加班
對於加班的員工, 公司每晚在各個工作室都有提供晚餐, 晚餐約有6道菜以及點心
菜色大多還不錯, 烤乳豬是家常便飯
對於喜歡或不喜歡的菜色隔天都可到公司網站投票, 不滿意的菜色以後廚師會盡量避免
像我最怕廚師煮中式菜色, 因為老外總是煮的不中不西...
每天早上各個工作室的餐廳都會有一大盤切好的各式水果
早餐方面每週一會有麵包, 而後期每週四早上還有培根漢堡等等
另外冰箱永遠有喝不完的各式牛奶, 廚房還有許多蔬果食材可供員工若有需要時取用以及烹煮
週五下午則會有一箱箱的各式冷飲及啤酒以及點心, 比薩等等送至各個工作室
因此每週五下午五點到晚餐都是員工聊天交流的時間, 聽說前製部門總會利用這段時間在辦公室裡打槍戰
對於週末加班的員工則是早中晚餐都有提供, 而且依然是至少6道菜加點心
以上皆為免費, 可以了解到公司為了營造員工一個良好工作的環境而花了不少心血
到了後期幾個月, 公司又從國外加聘了一些資深技術指導來幫忙, 對待這些來救火的高手們福利更是周到
往返機票, 住宿, 租車, 飲食等等費用在他們待在公司工作的幾個月都由公司包辦
想想一個800多人的公司準備那麼多資源要花費多少經費
但他們就是敢花, 即使如同像我這樣一位剛起步的小咖
在這近半年的時間裡, 雖然我累積的工作量大約達到了十個月, 參與了六七十個鏡頭的製作
但我所得到的卻是當初台灣動畫公司所開給小弟的累計近兩年份薪資
這跟台灣對人才的付出根本成反比
台灣的動畫產業是標準的低薪資高工時
想要製作高品質的作品, 在人才的對待方面卻又如同廉價勞工一般, 並採用責任制, 視加班如理所當然
這樣壓抑的製作環境實難妥善激發人才們的創造力
台灣不是沒潛力, 許多因素抹殺了動畫師們的動力
前幾天看到了對岸徵各式動畫人才的薪資, 這才發現對岸給的薪資數字竟已經跟台灣一樣了... 很好奇我們的競爭力到了哪去
kentchiu wrote:
想想一個800多人的公司準備那麼多資源要花費多少經費
但他們就是敢花, 即使如同像我這樣一位剛起步的小咖
在這近半年的時間裡, 雖然我累積的工作量大約達到了十個月, 參與了六七十個鏡頭的製作
但我所得到的卻是當初台灣動畫公司所開給小弟的累計近兩年份薪資
這跟台灣對人才的付出根本成反比
台灣的動畫產業是標準的低薪資高工時
想要製作高品質的作品, 在人才的對待方面卻又如同廉價勞工一般, 並採用責任制, 視加班如理所當然
這樣壓抑的製作環境實難妥善激發人才們的創造力
台灣不是沒潛力, 許多因素抹殺了動畫師們的動力
該電影至少也花了5年時間來製作(對外新聞寫是3-5年左右),不辛的是台灣除了少像類似好萊屋的資金外,另一個就是時間了
基本上通常台灣幾乎不會花那久的時間來製作,一般通常是差不多都在1-2年左右,很少有超過3年甚至更久的;因為花更久的時間=花更多的錢,因此幾乎都是趕鴨子上架的狀態
所以在這種趕趕趕情況下,根本是不可能有好片的

以目前台灣的情況看來,應該是完全沒希望了




larru wrote:
好萊屋劇情都老梗~沒有台灣的有創意、有感情
好萊屋大概都砸大錢~台灣如果錢也夠多會拍得更優秀
阿凡達的技術不錯~台灣是科技大國、只要錢夠多~人才不是問題
這位名嘴的想法除了天真之外,我不知道該用什麼形容詞來描述了。這種思維,完全跟當年清朝光靠買洋槍大砲就想翻身的想法一模一樣:只看到表象,沒有深刻的理解到為什麼自己落後不如人的原因。如果這位名嘴的邏輯是對的,今天就應該是 TSMC 設計 CPU 叫 Intel 幫我們代工製造了。
如同樓上說的,現今的好萊塢電影已經是分工非常細的龐大工業。台灣也許在某些技術上不會遜於好萊塢,但沒有一個成熟的環境、沒有統合的能力,再加上沒有創意,就算有再多的錢也沒有用。說到這裡就會讓我想到張藝謀,近年中國也是砸下重金極力扶持張藝謀,想要像台灣的李安一樣拿下一座小金人。無奈最近他的幾部電影都是只見資金,技術,卻完全沒有靈魂,反而不如早些年那幾部讓他成名的電影。「海角七號」的成功也沒有讓魏聖德導演改變台灣貧弱的電影創作環境,光靠幾位「名嘴」的嘴砲在一邊酸就能嗎?
You don't take a photograph, you make it. - Ansel Adams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