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看阿凡達而且一定要看3D版的所以就上YAHOO電影搜尋台北哪一家有3D版結果發現大直美x華有但一看卻被搞糊塗了... 除了一般版之外為何有分IMAX版跟3D版哩?煩請哪位大大解釋一下3D版跟IMAX有何不同. 哪一版比較好? 台北哪家戲院(有聽說西門町那家不錯)最推薦來觀看本部片? 謝謝!!!
ablemore wrote:我想去看阿凡達而且一...(恕刪) I MAX影院是可以播放採用I MAX攝影方式的影片目前只有台北日新威秀還有美麗華威秀有阿凡達不是採用I MAX技術播放不過I MAX的巨型銀幕配合數位3D(美麗華I MAX是膠卷)效果真的非常的棒!!
ablemore wrote:我想去看阿凡達而且一...(恕刪) IMAX是巨型螢幕...3D效果比較逼真!全台只有兩家...美麗華IMAX(膠捲)字是2D-螢幕全台最巨大日新IMAX(數位)字是3D-螢幕全台第二大
(轉載)大家都知道3D放映重點在於如何把兩眼的影像分開,而分開的過程一般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左右眼的圖像分開投射在屏幕上,第二步是把左右眼的圖像通過眼鏡分別接收。 投射分開最好的方式是用兩個放映機分別投射左右眼的圖像(所謂雙機3D),這是最直接效果最好的,亮度、對比度、飽和度、分辨率都沒有損耗。雙機3D包括IMAX 3D都是這樣做的。 索尼4K放映機的3D系統則是單機雙鏡分別投射兩個2K畫面,本質上跟雙機3D是一樣的。 雙機系統要使用兩個放映機所以造價昂貴,使用很少。 其他的方法都是單機3倍頻時差式交替顯示,也就是投影機連續切換投射左右眼的畫面。這樣會直接導致亮度的損失,同時容易出現曳影。這類系統都需要要麽在鏡頭處要麽在眼鏡出使用同步裝置。而一旦使用同步裝置則很可能因為同步不當而出現左右眼圖像對應錯誤而出現重影。 對於單機系統接收分開可以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 主動式的如是加裝同步電子裝置控制左右眼鏡片快門的同步開關。國內常見的XPAN-D即是此類。此類裝置雖然眼鏡比較貴(700塊一副),但是因為放映系統便宜,所以在國內使用廣泛。但是XPAN-D的同步是最容易出現錯誤的。而且因為使用快門眼鏡,是所有技術中最暗的,會有強烈沖動想摘眼鏡。 被動式則是通過在鏡頭處加裝同步的分像裝置,對左右眼圖像進行不同的處理,再在眼鏡處通過左右鏡片的不同分別接收。 國內常用的一般是杜比3D,是通過在鏡頭處加裝同步的濾光輪將光按不同波段分開再通過眼鏡分別接收。杜比3D系統改裝容易而且眼鏡便宜(幾十塊一副),國內應用也很廣泛。但是杜比3D對色彩的表現影響非常大。 RealD在發達國家是主流而國內用的比較少,這種技術是通過在鏡頭處加裝同步的Z屏,然後通過圓偏振眼鏡接收。現在的RealD都加裝了消除鬼影的設備,所以效果比較好。因為必須加裝金屬幕,成本較高。 MasterImage的原理跟RealD差不多,也是圓偏振,只是比RealD出現的更早些,鏡頭前加裝的同步設備是較落後的轉輪而非Z-屏,也沒有鬼影處理設備。國內一些老3D廳有用這種技術的,具體效果推測與RealD相近。 雙機和單機雙鏡系統的接收只有被動式,而且都是使用偏振鏡。IMAX 3D使用的是比較落後的線偏振,缺點是看的時候頭不能歪。杜比雙機3D,polar雙機3D和索尼4K 單機雙鏡3D使用的圓偏振則沒有這個問題。 杜比雙機3D和polar雙機3D原理都是雙機+圓偏振,觀影效果相近。 另外根據深圳金逸影城的新聞稿,引進的雙機系統是MasterImage的雙機系統,這個的具體技術細節我還沒有讀過相關資料,推測應該也是圓偏振。 --幕布種類對亮度的巨大影響(金屬幕>高增益白幕>普通白幕) 3D放映在分像中亮度損耗是最嚴重的問題,所以一般要將普通白幕換為更高反射率的屏幕彌補這一問題。RealD系統全部是金屬幕,杜比3D則全部不是金屬幕,其他系統使用的銀幕種類請咨詢影城工作人員。
--決定3D電影觀感的幾個指標(按重要程度排序) 串擾度:即左右眼圖像的幹擾程度,觀感體現為重影。所有雙機和雙鏡系統這一點都做的很好。而單機系統因為需要同步,普遍串擾多,但是其中RealD>MasterImage>杜比3D>XPAN-D。特別值得註意的是,XPAN-D很可能出現同步錯誤(進場時由服務員用機器滴的一聲就是幹這個)的情況(我就遇到了),觀感表現為長期高度重影,此時請立即與服務員聯系調換。 亮度:單位是流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投影機燈泡的功率。觀眾離屏幕距離越遠,亮度到達人眼時衰減也越多。不考慮幕布的話,雙機系統好一些,而單機系統則問題更嚴重(如果不使用金屬幕,則XPAND只有2D電影的1/5-1/6,杜比單機3D則在1/3-1/4)。如果使用了金屬幕(如RealD,杜比雙機3D,具體情況請咨詢影城),則可以大大改善這一問題。 視覺變形:所在位置觀影視線跟投影光線夾角越大,視覺變形就越大。離放映窗口最近的座位肯定變形是最少的。視覺變形對立體效果的展現是致命的。坐在很偏的位置上,將會直接導致你實際看到的畫面,跟投影機投射的原始畫面差別巨大,嚴重影響立體效果。所以對於3D電影的觀看來說,挑個好位置至關重要,甚至比看什麽版本更重要。 視野:一個是視野中畫面的大小——取決於屏幕大小和離屏幕距離;另一個是正常坐姿觀看時畫面在視野中的位置是否太偏——一般倒數幾排中間的位置是最好的。另外最好不要被腦袋擋住。這個主要看影院前後排座椅高度差的設計。 對比度:最亮部位和最暗部位亮度差。 飽和度:色彩的鮮艷程度,取決於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杜比單機3D已經不僅是飽和度的問題了,色彩還原都有問題。 眼鏡重量:自然越小越好,特別是眼鏡輕的話方便近視的同學套兩個眼鏡觀看(對於兩眼視力不同的同學來說,一定要戴眼鏡,否則會頭暈)。RealD,杜比雙機3D,索尼4K 3D<IMAX 3D,杜比單機3D,MasterImage 二代眼鏡<<XPAN-D 清晰度:取決於分辨率,也就是像素數,膠片格式的可以用膠片顆粒數計算。離銀幕越遠,分辨率越不重要。對於現在商業影院比較高的分辨率範圍和比較遠的觀影距離來說,人眼一般難以區分。故重要性排在最後。 單機和雙機的差別有個比喻很形象,前者像看槍版,後者則是高清DVD版。 另外,似乎IMAX 3D可能因為特別處理過的緣故,突出來的感覺比其他技術要明顯很多,更容易產生景物浮在身邊的感覺。 --常見電影拷貝及其分辨率(多少K指寬度上的像素數) 1.3K數字:只能上映國產片和進口批片,阿凡達無此類拷貝。 2K數字:非膠片版阿凡達,不管2D還是任何種類的3D皆為此分辨率 4K數字:目前最高分辨率的數字拷貝。放映3D電影時分辨率只有2K。 35mm膠片:普通影院的膠片放映機都是用的35mm膠片。分辨率約等同於3k。 70mm膠片:膠片IMAX使用,分辨率則約等同於6k。但是因為阿凡達是數字拍攝,而且膠片IMAX拷貝是DMR轉制而來,所以實際清晰度尚不如數字IMAX。
TenWen wrote:IMAX和3D無關,只是指超大螢幕=>Image MAXIMAX 3D就是指超大螢幕加3D和一般3D戲院比就是差在畫面更大而已看IMAX 3D純脆是追求爽度... 別再誤導了…影像細膩度及膠捲大小根本就不同,針對3D的表現手法及設備也不同,樓上說的很清楚了,建議親身體驗過再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