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6號一大早從新竹趕到台北,
沒想到高速公路有車禍而塞了一段
九點多都快十點才到國賓戲院,
售票口全開,只賣當天早場的票口,
居然站了十來個人在排隊買票,
結果只買到第十排2號的位子。
拿到票時還有點失望,但是看完片子後,
在第十排所聽到的聲音,卻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令人滿意,
第十排左右兩側就是第一支環繞喇吧,
銀幕畫面雖大,到也沒有壓迫感,
兩個多小時視聽下來,還蠻舒適的。
這部熱門強片人潮洶湧,
一般上班日的早場片,座位就賣到第五排了,
十二點多散場出來,買票人群淹滿售票處,
連窗口在哪,都看不見找不著,
下禮拜各級學校開始放暑假,
那更是拭目以待,有得瞧了!
買不到15、16排好位的,
第十排倒是不錯的選擇。
早場十點二十的片子,十點就開放進場了,
湧進來的有青年學子、年輕男女和中年夫婦,
更有那父親、母親帶著稚齡孩童前來同樂,
那孩子還三不五時玩玩手裏的柯博文呢!
言歸正傳,本片由麥克貝執導,
視聽特效向來是貝導演的強項,
七部作品有四部片,
包含了《變形金剛》,
都入圍了奧斯卡最佳混音,
貝導一出手,發燒友莫不引頸期待。
《復仇之戰》的聲音製作部份,依然由第一集的班底負責,
聲效剪輯總監Ethan Van der Ryn和總體混音師Greg P. Russell,
都是從《絕地任務》、《世界末日》一路上與麥克合作的老搭檔了,
兩人都是入圍奧斯卡十多次的業界老手了,
Ryn還曾以《金剛》和《魔戒2》拿下兩座奧斯卡小金人。
一開始,夢工廠和派拉蒙的片頭,
就伴隨者金剛變形時的特殊聲響,
這也宣告了復仇之戰的開端;
果不其然,上海大戰一開打,
本片的火熱爆裂就此點燃;
數十種各式變形金剛的爭鬥,
槍林彈雨,戰事浩大,
打鬥追擊,魄力十足,
浴血奮戰,你死我活,
視聽特效酷炫奪目,
一幕幕不斷不停地,
在觀眾面前飛速獻映,
目不暇給,毫無冷場!
上海大戰,迅雷不及掩耳,節奏飛快,
強勁的配樂不時昂揚,一貫的貝氏風格,
在激烈的動作場景中,音樂的突出來強化觀眾的感受。
環繞聲道的靈活運用,整體音場開闊富空間感,
男主角在山洞中喊叫,聲響依序由前而後,
自右而左的迴響,真有身歷其境的臨場感。
言語聲還依據場景中,演員間的相關對應位置,
被定位在左右聲道,甚至還有從環繞發聲的對白。
各式移動效果也不少,不只有常見的由前往後,
就連機器人腳步由環繞移往前方聲道,
這種由後往前移動的特殊聲音,
居然也聽的到,真是罕見的音效,
由此可見聲音後期製作的創新與用心。
結尾大戲,槍砲飛彈四處齊飛,爆炸砰裂包圍四周,
如置身戰場般的猛烈音效,時時刻刻強襲而來轟炸雙耳,
全片高潮儘在此時此刻。
這部片子聽來,環繞與低頻頗有娛樂效果之外,
卻也讓我不得不注意到中央聲道的言語聲表現;
柯博文厚實飽滿又正氣凜然的嗓音,
密卡登的急切不滿與忿忿不平,
墮落金剛言語中的積怨已久和邪惡憤恨,
年邁的天火那滄桑卻又激動著急的語氣,
著實表現精采,聽來過癮,戲劇張力十足。
不過,相較於這些大傢伙,聲底厚實的人聲表現,
小機器人說起話來,卻是童聲稚語,
金屬味十足的電子合成,發音上完全機器化,
尚未進化到完全人性化的感覺。
這種言語聲的個性化設計,
到是值得大家留意一下,
好好欣賞這細膩精緻的聲音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