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南京南京的觀後感

看過南京南京之後,完全顛覆了對這部片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原本以為這又是一部中國民族主義大戲,結果發現他跟其他很多中國片不一樣的地方。

這部片是採黑白片以及大量類似戰地攝影的鏡頭增加臨場感,整部片沒什麼配樂,大部分時間聽到的都只有背景音跟台詞,以冷眼旁觀的角度平鋪直述這一段歷史。

雖然片中還是難免出現了一小段"中國不能亡"這類的灑狗血片段,但不影響整體架構。除了中國人的戲份外,日本人的戲份也不少。

要說日本人戲份多,導不如說這部片根本就是從日本人的角度來看南京大屠殺。整部片就是以一名日本低階軍官"角川"來貫穿全劇情,從上級下令要在幾乎無後勤的狀況下進攻南京到最後飲彈自盡,這中間帶到了許多"角川"的內心衝突。

在片中你可以看到日本軍官真的完全不把中國人當人看,像是利用中國戰俘讓士兵鍊刺槍術壯膽,數量太多嫌麻煩的戰俘就殺掉,尤其是中國軍人。殺中國戰俘對他們來說好像在殺雞殺豬一樣自然,更確切的來說根本像是在殺小強。有種"自己都顧不了了,還顧這群中國人幹什麼?"的想法。

屠殺完一批中國戰俘後,日本兵同袍間還能繼續說說笑笑唱歌跳舞,但當你在看這群日本軍人在玩樂時你難以跟之前冷血掃射戰俘的他們兜在一起。

國民黨的中央軍也十分饒勇善戰,即使司令官開戰沒多久就逃跑,後路也全被上級切斷,造成南京軍民全部沒地方可逃。但仍然奮勇抗敵,雖然只能稱得上是零星火拼,不過都堅持戰到最後一刻,這一部分算是拍得很中肯。

不過個人不建議到電影院去看(台灣會上映嗎?),要自己或少數幾個人看才能充分感受到那股無奈的壓迫感。
2009-06-15 7:0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南京 觀後感
說實在話
在台灣整個社會越來越淡忘過去與中國之間的那段歷史中
以及對日本的喜愛不曾減少過
個人不覺得這種片會在台灣獲得多大迴響....
2. SS-Pz.Div. "Das Reich" Pz.Kampf.Gruppe z.b.V.
這不片子之前就有聽過,月初出差到中國,晚上回飯店時看的,
其實當天走了蠻多路的,應該要很累,但是看完2點,關燈後卻無睡意,
看完一整個心情也跟著黑白起來,說真的,我並不會推薦人去看這部片,
大概我本來就不喜歡看這種太過寫實的片子吧。
以当今台湾的社会现状,向您一样对那段历史报有感叹的恐怕都不多,更别提像我等426所希望的报有共同情感的台湾人估计要以个位计算了。
mm2jj wrote:
以当今台湾的社会现状...(恕刪)

我認為同樣的問題您要去問一下港人跟澳門人才公平
整個歷史來看的話 中國人殺中國人的歷史更多...從秦國坑殺趙國士兵(五十萬?)... 到明末流民/滿清入關的殺戮...
因為這些歷史事件喪生的不下於南京大屠殺 也應該要檢討一下吧?

相比德國的自我檢討 日本人死不承認有這段歷史的態度令人非常不爽...
日本因原子彈喪生的固然可憐 但是他們是自找的....
所以一堆港台片子把日本鬼子入侵的故事拍成電影不斷消費(李小龍 霍元甲 葉問...) 我覺得是應該的

重點在於 戰爭是可怕的 ....在有生之年 希望不要再發生了

臺灣人普遍親近日本 是因為日本的優點 但不代表支持南京大屠殺
很可惜的台灣沒有上映吧?
令人費解
雖說台灣人哈日比例可能世界最高
可是這片子真的甚少民族主義的
甚至有點美化日本耶
就是拍的有人性
我不太懂台灣選片的標準了
李米也是 那麼好的片 全台一家上映
不是來自中國都是毒蛇猛獸吧
或者覺得一定賣不好?
看看對岸高質感的片子
台灣片場才能有進步的壓力吧
第一次接觸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感是在當兵的時候

有幾本關於當時紀錄下的黑白照片

看過心情實在是很沉

南京南京這部也帶來相同的感受

姑且不論兩岸的話題

歷史的傷痛可以原諒但不可忘記

台灣如會進這部片我想只會編入國軍歷史的教育片吧
john721322 wrote:
很可惜的台灣沒有上映...(恕刪)

其實這部拍得很接近史實
我也是很哈日
喜歡日本的電子產品
喜歡看日本的電視節目
但是我不會刻意去否認過去這段難堪的歷史
且我覺得難堪的不只日本
中國在那個時代也有很多難堪的歷史
只是我們的歷史課本上都看不到
就跟日本將二戰逤犯下的罪刑抹消一樣
這些東西你只能從中日台以外國家的歷史書籍中看到
若中國真的有歷史課本中寫的這麼美好
那麼就不會變成今日兩岸分裂
疆藏都在急著想獨立的局面了
劇中那個翻譯人員在槍決前說了一句"我老婆又懷孕了",好像在跟日本兵說,你今天殺了我,明天會有更多的中國人站起來,這個對白我覺得處理的很好,到最後角川自殺,像徵日本帝國的瓦解,,,整部片的確很灰暗寫實,,算是這幾年裡難得的佳片.這部片台灣片商該引進的,,畢竟這段歷史,己經慢慢從教科書裡簡化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