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魏德聖籌百億拍台灣人三部曲,大家有何看法?

提利昂·蘭尼斯特 wrote:
我支持魏德聖募款去拍...(恕刪)


魏德聖就是舔日過頭的投機份子
大製作的掌控能力很差
所以需要花大錢去彌補他根本無法做到的事
精神是值得敬佩
但是扭曲史實,舔日,我就再也不看牠作品

Hugo0211 wrote:
歷史上嘉慶君並沒來...(恕刪)


寵信福康安的是乾隆吧???

野史當中說,福康安其實就是乾隆皇帝的兒子。
因為傅恆常年征戰在外,而喜塔臘氏又是滿洲的第一美人,所以乾隆帝就看上了喜塔臘氏寵幸了她。

在真實的歷史上,應該說這是無稽之談。
福康安生於乾隆十八年(1753年),因為是富察家族的子孫,乾隆皇帝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早殤的皇二子永璉和皇七子永琮的影子,
再加上福康安相貌英俊,所以自幼乾隆皇帝即將他帶到內廷,親自教養,待之如同親生兒子一般。
福康安長大成人以後,乾隆對他更是委以重任,生前封貝子,死後贈郡王,成為一代寵臣之最。

我沒有看過賽德克,
間單說,我不能接受這樣的角色決定,
一個男主角30歲前180cm,到近50歲會縮水10cm,
你去看國外任何一部電影,有時間的延續,也不會在選角上會有如此差異。

我說真的,以腳本來說,豆導的腳本會比魏導好(品行是另一回事),
導演跟選角的能力也高出很多(至少兩部戲都有拿金馬男主跟男配)。
Mark9813 wrote:
魏德聖籌百億造夢,...(恕刪)


魏德聖本身的政治顏色太過鮮明,這所謂的台灣人三部曲會否以中立角度來詮釋?

不要到時變成對日治時代歌功頌德。

最後變成政治電影。
幸福很簡單 wrote:
這所謂的台灣人三部曲會否以中立角度來詮釋?

不要到時變成對日治時代歌功頌德。

最後變成政治電影。

拍歷史電影不可能有"中立"的角度,變成政治電影沒關係,重點是要拍得好,像有人喜歡拿梅爾吉伯遜的英雄本色來和賽德克巴萊比,英雄本色也是政治電影,完全的蘇獨,而且很多地方與史實不符,還很誇張地讓主角上了英格蘭太子妃,捧蘇貶英到一個極致,但在全球的評價仍然很好。所以魏德聖的問題不是政治立場,而是拍電影的功力還不到一流。
ldw406 wrote:
梅爾吉伯遜的英雄本色

這部電影本來就不曾強調「政治中立」,
它是一部個人主義色彩很濃的電影.
片中不只英格蘭壞,蘇格蘭貴族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只有他演的男主角是英雄......
幸福很簡單 wrote:
這所謂的台灣人三部曲會否以中立角度來詮釋?

魏導應該會認為自己拍電影的態度再「中立」也不過.

令人感動的電影,不會是對強者歌功頌德的電影,
魏德聖若早生幾十年,敢捧日本人至少會讓人敬佩他的勇氣,
現在還玩這種親日意識形態,幾近逢迎拍馬了........
cckm wrote:
魏導應該會認為自己拍電影的態度再「中立」也不過

他應該不會認為自己中立,他的態度很明確,就是「建立台灣主體性」,而且是一個混血的台灣,這是一種很鮮明的政治立場,尤其和大中國意識相衝突,否則他不會不接受中資。

cckm wrote:
魏導應該會認為自己...(恕刪)


當初KANO的劇情,用歌頌台灣被殖民的那段"美好年代"為出發點,全片也用日語發音,結果進軍日本市場的票房,卻得不到日本母國的青睞,真是情何以堪...
ldw406 wrote:
否則他不會不接受中資

若真有中資想投資這類電影,
對岸投資人的心臟得大顆點.......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