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敦克爾克大行動: 戰火浮生下的大愛與小愛~~**

prozacist wrote:
我如果從2008年台股9800點時放空,然後2009年跌到3955,我放空可以大賺,然後3955漲到8000點以上,我如果有買0050可以賺一倍,然後放到現在,可以爽領比定存好三、四倍的配息。
但問題我雖然有看到9800,但我沒去放空,等跌到3955,我也沒錢買0050。如果啊如果~ 如果我和自己的老婆愛愛時,還想著其他女人,我怎麼樣也不會開心啊~
史蒂芬史匹柏也沒重啟雷恩大兵,用IMAX攝影機重拍。如果有人買票進場看Dunkirk,然後腦袋裡在那邊和其他戰爭電影比來比去,想著怎麼沒看到斷手斷腳,怎麼腸子沒掉出來、橫屍遍野,怎麼沒有近身肉搏、槍林彈雨,怎麼敵人一個鬼影子也沒有... 那為什麼不回家看搶救雷恩大兵DVD就好? 要來糟蹋一趟自己花了錢買票進場的電影享受?
當一個杯子裝滿了白開水,就無法再裝進醉人的威士忌了,豈不可惜?

我只是想表達,很多人說槍聲炸彈生戰鬥機引擎聲多震撼多逼真,有多恐慌多無力感

這些東西其實近20年前的電影就做到了,更遑論如果有IMAX技術加持的話效果會更好

所以我不覺得敦克爾克的IMAX效果有多特別多驚人

當然兩部都是好片,只是敦克爾克帶給我的震撼,遠小於當年的搶救雷恩大兵罷了

再強調一次,兩部都是好片,而且每個人感受都不同,如有得罪請海涵

我是搶美麗華第一天首場的J排正中間皇帝位,基本上我對諾導是有信心的

而且已經比我預期的好看很多了

對了,自從美麗華改雷射後,只要是全螢幕的電影,J排已經有點太前面

這次脖子實在是有點酸


Dunkirk 負責斷後的法軍,
應該體驗到雷恩大兵的槍林彈雨,更甚之,德軍 裝/步/空 3D 協同攻擊
沒有導演拍他們就是了

沙灘上的英國士兵,就片中際遇,躲空襲
優先撤離,順便斥罵少數法國逃兵 => 膽小鬼
畢節望族後裔
goodpig wrote:
我只是想表達,很多...(恕刪)


個人交女友的經驗,和現任女友交往,絕口不提前女友,也不去想和前女友的點點滴滴。

個人觀影習慣,進戲院前不看影評,在戲院中看時,不去和以前看過的電影做比較。如此才能好好體會每一部電影,就好像美食比賽中的評審,每品嘗一位參賽者的作品後,要再吃下一位參賽者的料理前,會先吃口白飯,喝口水一樣。讓自己放空,回歸看電影的初心,否則難道你每次去看電影院看電影,就是為了看一部比上一部電影更好看的電影?

沒有人說Dunkirk是史上最好看的電影,看電影也沒有必要要求是史上最好看的電影才去看,每部電影各有千秋,只要是有水準的電影,都能為觀影者帶來不同的感受和人生體驗,這才是我們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希望能夠得到最重要的東西。如果只求完全的感官刺激,情緒抒發,把戰爭片拍成讚頌戰爭的偉大,征服的狂喜,為侵略補足正當性,以鼓動未來發動戰爭的可能性,我想以這為出發點的導演,或把戰爭拍成爽片牟利的導演,在現在這個紛亂時局,各個大國越來越以自己的利益考量而不合作之下,恐怕是太過欠缺社會責任了一點。


prozacist wrote:
個人交女友的經驗,和現任女友交往,絕口不提前女友,也不去想和前女友的點點滴滴。
個人觀影習慣,進戲院前不看影評,在戲院中看時,不去和以前看過的電影做比較。如此才能好好體會每一部電影,就好像美食比賽中的評審,每品嘗一位參賽者的作品後,要再吃下一位參賽者的料理前,會先吃口白飯,喝口水一樣。
沒有人說Dunkirk是史上最好看的電影,看電影也沒有必要要求是史上最好看的電影才去看,每部電影各有千秋,只要是有水準的電影,都能為觀影者帶來不同的感受和人生體驗,這才是我們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希望能夠得到最重要的東西。如果只求完全的感官刺激,情緒抒發,把戰爭片拍成讚頌戰爭的偉大,征服的狂喜,為侵略補足正當性,以鼓動未來發動戰爭的可能性,我想以這為出發點的導演,或把戰爭拍成爽片牟利的導演,在現在這個紛亂時局,各個大國越來越以自己的利益考量而不合作之下,恐怕是太過欠缺社會責任了一點。

你講的我都認同,但是搶救雷恩大兵不是你所說的讚頌戰爭的偉大吧

看完這兩部,搶救雷恩大兵的反戰感比敦克爾克還強烈

當然再次強調,每個人感受不同
goodpig wrote:
你講的我都認同,但...(恕刪)


本來我只是不認同把歷史戰爭拍成爽片而已,不是指搶救雷恩大兵,但照你的思維,看電影硬要比來比去的話,搶救雷恩大兵,和紅色警戒、來自硫磺島的信、硫磺島的英雄們、永不屈服,以及本片來比較,歌頌戰爭的成分上,好像有比較高一點點喔~

PS Dunkirk沒有強調反戰,他就是直接把你丟進那個戰場裡,又不讓你有喘息空間,讓你直接體驗被困在戰場上的無奈和渺小,看你喜不喜歡這種時時處於壓力下,朝不保夕,隨時可能會掛點,命運任人宰割的感覺。如果不喜歡的話,那就別輕易挑起任何戰爭,或者支持發動任何戰爭。
1996年台海危機爆發,一時臺海戰雲密布,國軍以及飛彈部隊隨即進入最高警戒狀態, 回憶當時的我正在軍中服役,消息傳出後,部隊人員全部緊急召回待命,那時長官們都覺得這次應該是來真的了,然後大家開始寫家書的寫家書,寫遺書的寫遺書, 還記得部隊弟兄們當時的無奈與無助的表情(包含我自已),我想..如果主角換成當時國軍的任何一位弟兄來演應該都會演的比主角更加來得傳神吧(笑)

最後幸好危機解除,順利退伍,所以當我觀看這部影片時特別有感覺,如果當年真的開戰,要嘛就是在天上了,要嘛就是這篇是用簡體發的文..


這週末準備三刷,再去感動一次,如果颱風沒來亂的話!

prozacist wrote:
如果有人買票進場看Dunkirk,然後腦袋裡在那邊和其他戰爭電影比來比去,想著怎麼沒看到斷手斷腳,怎麼腸子沒掉出來、橫屍遍野,怎麼沒有近身肉搏、槍林彈雨,怎麼敵人一個鬼影子也沒有... 那為什麼不回家看搶救雷恩大兵DVD就好? 要來糟蹋一趟自己花了錢買票進場的電影享受?


我只覺得這段說法有點膚淺
以搶救雷恩大兵為例
除了前面較血腥搶灘登陸作戰
其他很多場景都值得細細咀嚼

還有另一部我很愛的危機倒數
也沒有太多您上述的畫面

不喜歡敦克爾克的人
很多都是對這部片產生錯誤期待
(敦克爾克應歸類在藝術片)
再加上沒用一個完整的故事包裝
劇情非常空洞
僅靠畫面和音效撐場
對照使用新技術的比利林恩
比利林恩故事(劇情)完整多了
很容易就找到這部電影的核心價值

技術日新月異
用新的技術去表達導演想要的藝術層次
最後不過就是時代的眼淚
所以一部好電影還是要有一個好劇本
以及一個好的導演來說故事
劇情空洞這點恐怕見仁見智,我是體會到很豐富的劇情,你回想一下小兵從一開始到了沙灘後,不斷想盡辦法的要搭上船回家,經過多少次波折,最後在漏水的船上又遇上空襲,再次沈船才被月石號救起,搭上船後,繼續遭到攻擊,直到燃油不足的英國軍機解圍,才得以順利回英國。更不用說噴火戰鬥機這一小時的任務過程,也是很豐富,很扣人心弦的不是嗎? 最後空中的滑翔和迫降,拍的唯美,也滿滿感動,加上最後小兵念出邱吉爾的演講稿,輔以愛國旋律的配樂,將飽和的情緒推上最高點。

不過如果沒有對白來推動劇情,就認為是沒有劇情,角色之間無聲的眼神互換,演員臉上表情的變化,對你來說都沒有意義的話,或者注意不到的話,那或許真的就沒有劇情吧... 只看到飛機呼嘯而過,船一直沉開不出近海,人一直從船上跳船逃命這樣 XD

或許應該請諾蘭導演再推出一個盲人版,有旁白解說的那種,最好是請盛竹如和藍色蜘蛛網製作小組來製作,應該可以幫助更多人理解 Dunkirk 劇情的發展。
ddh785 wrote:
1996年台海危機爆發,一時臺海戰雲密布,國軍以及飛彈部隊隨即進入最高警戒狀態, 回憶當時的我正在軍中服役,消息傳出後,部隊人員全部緊急召回待命,那時長官們都覺得這次應該是來真的了...(恕刪)


那年我正好是大一新鮮人,當時很慶幸自己有考上大學,不用去當兵,那時大學錄取率還很低,全校16班,只有大約2班多一點的人應屆考上大學,後來雖然沒真的打起來,但還是謝謝你們當初能在第一線保家衛國。

如果台海真的再次情勢緊繃,甚至擦槍走火,真的祈禱上天,台灣能像片中那時的英國一樣團結起來。不過照目前這種酸民治國,年輕一代小屁孩橫行,啃老族持續增加的情況繼續下去,未來真是未定之天~
搶救雷恩大兵才不是槍林彈雨的爽片,當然在這部份給人的震撼程度,仍是戰爭片中影史第一
別忘了它是20年的老片

搶救雷恩大兵對人物情感及決定其實有細膩之處,只要你仔細品味就知道
昨日的浪子~柯林髮落, 今日的巨星~球德洛, 明日的傳奇~褲濕啦 , 永遠的女神~愛田由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