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看完電影後,你認為永不放棄的『KANO精神』哪個情節最讓你感動?

非常感謝各位跟我一樣喜歡KANO的網友們參與小弟的討論版。

本人認為KANO是一部商業電影而不是Discovery紀錄片,為了吸引觀眾和感動觀眾,劇情免不了會添油加醋。就像曾經橫掃全球的鐵達尼號,導演也是透過一個不得而知的愛情故事來詮釋一場世紀海難,取得觀眾共鳴之後,才有機會締造傲人的票房成績。“電影畢竟就是電影”。

會讓人感動到流淚的電影並不多,會讓人想一看再看的電影也不多,但KANO就是其中一部。不管其劇情是否偏離史實,至少它成功的讓觀眾感動,至少它成功的傳達了“台灣人永不放棄的精神”。

有幾位在小弟版文爭辯劇情是否涉及抄襲這件事,我個人覺得與其說是抄襲,倒不如說是歷史一再重演,只是在不同的時間,由不同的人演出同樣的劇情罷了!就好比一場無安打比賽,歷史總是一直再重演,只是投手丘上的投手不同罷了!“永不放棄的運動精神”無時無刻都在球場上上演不是嗎?

本人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總共看了三遍。老實說KANO的音效真的還做得挺讚的。之前有媒體報導台灣的棒球電影幾乎都票房慘兮兮,因為球迷不等於影迷。但是KANO打破了那些人的眼鏡,馬導演用鏡頭告訴台灣所有的電影工作者,只要願意真心拍一部會讓觀眾想進戲院的作品,不管是什麼題材都會創造驚人的票房。
Alen.Chuang
Alenchuang wrote:
..之前有媒體報導台灣的棒球電影幾乎都票房慘兮兮,因為球迷不等於影迷。.(恕刪)


上映至今還不到10天已經看過3次,您真熱血

以前的棒球電影票房不好,個人認為是沒有抓到觀眾的胃口
以近期上映的三部棒球電影 天后之戰,球愛天空,球來就打
棒球是一種運動,運動是熱血、活力,但如果電影通篇都是熱血、活力,可以吸引到的觀眾會有多少?
又或者如球愛天空的劇情,雖以球為名,但劇情設定卻像是愛情偶像劇,由熱愛棒球卻對偶像劇觀眾胃口不熟悉的導演執導下,就變成兩邊不討好
又或是去探討棒球發展受挫原因,這等於讓愛棒球的球迷看著身上的傷痛,同時也無法吸引對棒球沒興趣的人

電影票房成績要好,就要想辦法讓更多人去看,同時,更重要的是會不會吸引觀眾回鍋
當年鐵達尼的票房佳績,在電影院看過2、3次的人非常多,許多看過電影的人也買了DVD
而之前的台灣電影連讓人看第一次的吸引力都沒有了,更遑論看第2次

KANO
題材是棒球,劇情主軸也是棒球,故事傳遞的是奮戰不懈的運動家精神,不只是熱愛棒球的人,只要喜歡運動的人也會對這部片有興趣
但是,當全場故事都是練習、打球,是吸引不了太多觀眾,馬導說光靠這樣的熱血會太陽剛,所以加了兩個女配角,讓劇情有柔性,也因為有這樣的柔性,才會讓比賽的熱血更突出。
另外,又加上當時時空背景的一些元素-嘉南大圳、八田與一、舊時代街道場景、道具等等,以舊時代的回憶來吸引年齡層更高的人進電影院。這些曾經歷金龍、紅葉少棒的人是有過光輝棒球時代的人,用舊時代的元素讓他們產生對過去歷史的連結,增加他對對這部電影的興趣。

相較於某部電影讓我有印象的是主角被綁在十字架上求愛的戲碼,KANO的近藤教練在贏了球賽後於球員後深深地鞠躬,這讓我深深的受感動。

奮戰精神、歷史元素、曖昧情愫
這三點,應可以讓這部電影更讓人回味
SAX_WANG wrote:
男主人特地準備一台讓她聽

那是在講男主人不知道自己被戴綠帽吧…
還在打壓呀
真是夠笑死人的
做人真的要留點口德
Alenchuang wrote:
之前有一群沒看過KA...(恕刪)


『KANO精神』??
KANO 是日據時代 日文發音 去日本甲子園朝聖
相對退出聯合國後....青少棒豐功偉業 ....KANO本身則是相當的XX不正確
所以 有人不喜歡此段日據歷史 批評是 皇民化 媚日者 ....

有讀者在《聯合報》及《中國時報》投稿,
兩篇文章因除了標題、作者不同,內容幾乎一致。
讀者稱背景是水產養殖業者,
文章中「一九九二—九五年的波士尼亞內戰。我認識一位波籍賽爾維亞裔友人」。
龍應台上個月演講,就是從波士尼亞戰爭談起。

懶人包

文化部已補助「KANO」七千五百八十萬元
看來是很不甘心啊

文化部的預算2013 年是一百六十五億左右

電影「花樣」,在2012年去年12月28日上映,上映一星期的票房約三百五十萬
台北市核發102年第一期藝文申請補助案,共核發三百八十八件,補助金額是3686萬9000元,
跟中央文化部投資「花漾」差不多,但卻讓很多團體受益。

花漾搞不出花漾
KANO 引媚日爭議
文化部用納稅人的錢都不心疼嗎?

看來還是龍部長下海監製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然後來年看看票房如何
這樣 大家說好不好

lulalla wrote:
八田與一那個時候已經回台北了,根本就不在嘉義,所以說亂演一通。
八田的太太小孩也一直都住在台北。(恕刪)


Well.....你可以再多做些功課
But......KANO 不是紀錄片啊
大家來找碴 懶人包

與歷史不符處 節錄

嘉南大圳1930年4月竣工,編劇為配合第17屆夏季甲子園而變成1931年...這邏輯有基本問題

1930年代,尚無滑球、伸卡球的名稱,而在片中近藤教練卻......

阿美族嘉農左外野手日本名平野保郎,1931年沒人說""核彈頭"".....我還原子筆哩~~~~

吳波為臺南廳楠梓坑支廳(今高雄市橋頭區)人,不可能整天騎著腳踏車去看嘉農球員練球。

最後一點最有趣..................................
跟水產養殖工作的人投書論 KANO 有異曲同工之妙喔
兩大報時放這種雨中散步文字不做修改?在雲林口湖走去戲院為真?
1. 若投書者住雲林口湖, 但離口湖最近....走路回家,不合常理...(應該是先下公車或小黃或捷運吧)
2. 雲嘉直到3/11才下小雨, 與內文"看完電影迎著細雨走路回家'不吻合....(台北雨不停 墾丁天氣晴)

不認同的 找碴有趣歸有趣
反之 喜歡的也別入戲太深
看完戲後要回魂啦
認真工作 善待家人 快樂生活...........
取一瓢 wrote:
我只想問你
您看過棒球大聯盟劇場版的[友情的一球]嗎??
沒看過
你真的也不能對我的言論有所批評
若是不知道哪一部
PO給你看(恕刪)


另外開一版討論吧

你另外開一版討論動畫 大聯盟劇場版的[友情的一球]

要扯多少 電影 KANO 抄襲說 都隨意

但此板講太多動畫 不需要啦.....




取一瓢 wrote:
因為你根本查不到史實...
史實跟電影是兩回事
算了
電影跟球賽一樣
能感動到人
就好了
(恕刪)

這....跟我們家小朋友一樣可愛....童言童語.....
KANO:堅持到底或許不一定成功,但至少你沒有放棄自己,同時也會贏得別人尊重的掌聲。

成敗或許難以預料,但是尊嚴是你自己唯一可以爭取與掌握的。

比賽可以輸,但別連自己也輸了。成功多少靠運氣,但失敗看的則是運動家精神。

關於KANO中的嘉南大圳:

大部分的人在看完KANO後都覺得嘉南大圳(有人質疑時間上的落差)的劇情跟KANO到底有何關係,導演甚至被批評為有親日的情節,老實說我看完一開始也是這麼覺得兩者間到底有何關係?嘉南大圳的劇情似乎沒必要出現在KANO這部片中。。。

但是想了又想之後,有個意外發現,KANO跟嘉南大圳的相似之處,關於這點必須稍微跳脫故事的主軸(故事的主軸是KANO)。

如果以農民的角度來看,KANO跟嘉南大圳都是遙不可及的夢幻,農民不相信灌溉的水會自己跑來,就如同不相信KANO會打進甲子園(譏笑棒球能當飯吃?)一樣,但是隨著不斷的努力跟成果,嘉南大圳打開水源,KANO進入甲子園,農民由不相信轉而支持甚至認同,KANO跟嘉南大圳由一開始遙不可及的夢幻變成是如鐵一般事實的理想實踐,這就是KANO跟嘉南大圳的相通之處。。。

夢想如果不去實踐,那就永遠都是幻想,夢想如果去實踐那就有機會成真,看你願意相信甚麼?
看到一半錯以為在看日片,95% 說日語,不得不配服導演煽情功力一流!有感動到,其中安排跟史實不符的橋段就不要太在意了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