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難得一見的好片~愛在暹邏

海角七號及愛在暹邏我都看過了,兩部都是非常用心製作的電影,也都非常值得網友前去戲院觀賞
不過我覺得海角七號所要表達的意念會比愛在暹邏來的大且多
因為它不是只在談論一段愛情故事而已
如果你用心看,導演應該是想藉由一段愛情故事去討論族群的問題.本土化的問題,衝突和解的問題
台灣近來來藍綠衝突嚴重,卻始終無法化解,於是借由發生在恆春小鎮的一個故事,在台上的七個人有不同省籍(國籍),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職業,一開始是衝突不斷,但在一場喜宴後,每個人終於能去原諒對方,接受對方,達成一個圓滿的結果,就像彩虹的七道顏色,如果隨便混雜在一起,就無法表現出彩虹的美麗了!
dudance wrote:
幹若在後面接"什麼", 叫做"幹什麼", 代表一個問題
幹若在前面接"樹", 叫做"樹幹", 代表樹木的一個部份
幹若在前面接"蔣" , 叫做"蔣幹", 代表三國時代的一個歷史人物...(恕刪)


在早期,尤其在南部,真的講話三句不離"幹"!
你也可以把這個字,想成是一種人與人溝通的語言美學...
隨著語調的不同,他可能在罵人,也可能在自責,
更多時候,"幹"這個字,拉進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距離~~~

看海角七號時,我大多的時間都在笑,我承認我笑點很低... Q_Q
那2個小時裡,我看的不是劇情,也不是導演運鏡的手法,
我看到了很多日常生活中,我們這個社會的縮影,也引起很多共嗚,算是一種本土文化與歷史的認同吧...! 我想這樣就夠了吧~ ^^"
test
我會說台語,我在鄉下長大,事實上我爬在樹上玩紅綠燈的本事可能大過版上每一個回文的人...

我不認同只有會台語的人才能看跟批評
會不會又如何呢? 你會說台語嗎 ?
你以為說台語是隨便且無禮的, 但真的去南部私立學校走一走
才會發現有些傳統的一輩, 對於教育, 禮儀的要求比說國語, 英語的人更嚴格
要不要問問爸媽? 事實上除非是忍無可忍, 我也極少聽過會台語的大人在小孩子面前講過髒字
就算只是路邊賣麵的, 店裡修車的
台語族群的心態應該是怎樣, 不是這部片說了就算

我跟這部片沒有仇
但我確定的是, 當會不會說台語比內容好不好重要時, 那內容也就無所謂了
兩部根本就是不一樣的東西!!
為啥要把他牽扯在一起勒
喜歡愛在暹羅那是您的自由
愛看海角七號也是大家的自由
根本就是不一樣的東西!
沒有海角七號之前!有誰知到恆春鎮這個地方
大部分人應該都是跑墾丁吧!
至少讓恆春熱絡了起來!
而且國片難得有那麼好的票房
難道不值得鼓勵??
青菜蘿蔔各取所需~~
不用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看成一文不值~
至少票房可以證明他有多受歡迎~~

dudance wrote:
我會說台語,我在鄉下...(恕刪)


..."我也極少聽過會台語的大人在小孩子面前講過髒字"
是這樣嗎?
因該是大人都講的很開心,小孩一出口就等著一巴掌
這樣比較貼切吧...
反之因該是到了最近幾年,大家才開始比較注意說話的禮節
在以往的日子,我想我認同前幾位回你的人

電影就不說了~真的討論串的太長
再怎麼評論就那些一樣的話
讓我真的很想大喊
.
.
.
去爬文啦!!!
洛基8~席維斯屎特濃 wrote:
海角7號好笑在哪?我...(恕刪)


原來好萊屋影片可以 法課由~滿天飛也不覺得怎樣,

台灣只要槓一出現~就是低俗~

恩你推的這部片我會等DVD出版來再看看是不是真的那麼好看
愛在暹邏是我看過最好看的電影,
而且短短兩天看了兩遍,還想再多
看幾遍。現在有點像傳道人的那種
心情,看到朋友都會推薦他們去看


真的是很感人的一部電影!!

dudance wrote:
原來是從頭到尾不知道在幹麻的馬拉桑


馬拉桑其實他最重要的對白是:我是保力的客家人...

保力客家文化


我想樂團團員背後的故事及各自所隱喻的意義
才是導演最想表達的.

然而卻用一個很Hollywood的手法,用愛情故事來包裝這部電影...
愛在暹邏我看首映會.不難看.但節奏很慢.過程太長.多少會讓人有點失去耐性
不過用"百年難得一見"這樣的形容詞來形容.也太小看電影界的作品了.....
樓主想推薦"愛在暹邏"這部片 是很好的.

但不用把"海角七號"硬要當 整篇文的開頭.

再好看的電影,都會因個人觀感,而有不一樣的評價.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