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delee10 wrote:真的超杜台灣導演喜歡(恕刪) 應該說可以追求意識形態,但首先要有蛛絲馬跡讓人進入身歷其境的世界。我也覺得台劇或台穎很多都是「看不懂」=「藝術」的觀眾和導演、戲劇相關製作的人。我是覺得可以小眾但他就只是純粹讓人看不懂,再沒邏輯的夢也會有蛛絲馬跡讓你發現原來這些都是來自現實。
cyberhunk3c wrote:尤其最後一集真的整個爆淚... 如果有看懂,這一部真的很好看啊!不過其實說懂,導演說的似乎更深,我還只在淺層!這篇解析還滿到位的...https://news.agentm.tw/83435/netflix-%E5%BC%B5%E5%AD%9D%E5%85%A8-%E8%B3%88%E9%9D%9C%E9%9B%AF-%E7%BD%AA%E5%A4%A2%E8%80%85-%E6%B7%B1%E5%BA%A6%E8%A7%A3%E6%9E%90/的確這部戲就像解析文說的,是「高度風格化」的,但從第一集,我就深深被這種風格吸引,很多人詬病的不明究裡的對白方式,在我看來正是這部戲很現實化呈現的部分,第一集我看了兩、三次(因為之後還一直沒時間接下去看,所以一直重看,也到現在才看完...),看到後來,就能懂得他們那個對話所在的世界,我覺得這是導演(同時也是編劇)不去討好觀眾,不刻意將對白修飾得讓人容易「入境」,讓對白保持它在劇中世界行進的獨立狀態,很棒,當然也因此換來一面倒的負評...(其實很多戲劇都有對白刻意置入一些話語來讓觀眾入戲了解狀況,我卻覺得那是讓人很出戲的雕鑿...)或許這部戲,要像很多過去被批評得一文不值,現在才被發現是神作的電影一樣,需要閱聽大眾經過更多戲劇型態的洗鍊之後,才會發現它的好!國際影壇上用「夢」的手法來詮釋的電影,應該最著名的就是大衛林區了,前幾年4K數位修復的「穆荷蘭大道」就是他很經典的代表作,「罪夢者」如果能剪成電影版,應該就是台灣相同類型電影的代表作,拍攝的手法跟技術,真的很有國際水準!劇情最後夢醒回到現實,主角阿全的喜形於外,現在想來真的感同身受,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遇到挫折時,生活一團亂時,遇到很糟糕的情況時,都會幻想「這如果是一場夢就好了」,阿全的喜悅正是因為夢中悲慘的一切,真的只是一場夢,他的死黨還活得好好的,他的愛人還卿卿我我的在身邊,在畫面淡出時伴著真實的現場環境收音,那聲音真的讓人也感覺到當下一切安好和樂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