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男孩】是搭上海角熱順便觀看,我兒女他們看的比較吃力,也貢獻4票。
【艋舺】我是因為故事敘述的年代,比較屬於我的青春,而我女兒是衝趙佑廷的面子,所以這部貢獻4票。
【父後七日】這部片比較沉重,也經歷過劇情意境,所以只有我跟內人兩個一起觀看,貢獻度2票。
【雞排英雄】因為過年所以時間多,加上家母想看豬哥亮演電影,所以也貢獻了5票。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部片貢獻最多票,全家一起觀看一次4票,兒女又各跟同學觀看一次2票,後來小姨子又找我們去看,又貢獻了2票總計8票,將來出DVD應該也會購買收藏。
【賽德克巴萊】貢獻度0票,因為看了那些年後,主題這麼沉重的電影實在是......加上家裡2位女性對這部電影興趣缺缺,網路評價褒貶不一,所以就提不起勁進電影院貢獻電影票,不然起碼我家4票,上下集8票。少掉我這8票,票房也沒差多少。
podman wrote:
我去過林口霧社街...說真的...感受有如走入80年前的台灣
魏導如果只是為了拍片...其實不必花那麼大的資本在片廠
大可把經費花在製作漂亮的CG來討好年輕觀眾...而不是花經費搭建近乎真實的霧社街景
或許他的目的是希望留下拍片的場景...讓許多年輕世代的台灣人...真正去感受那個年代的歷史...(恕刪)
留下拍片的場景收門票,這是想一魚多吃的生意手法,搞文創產業的都知道的基本招數,不要把他想的那麼偉大,如果真的有心應該在霧社搭景順便帶動該地觀光收入,有可能是各方的利益因素而作罷。
下檔後隨著熱潮退燒,過幾年後可能就會因乏人問津而拆掉,拭目以待。

媒體前的表現一直是念兹在兹、掛在嘴邊擔憂票房的收入,形象大扣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