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戲院中滿場的啜泣聲「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 ─ 老子 道德經




生活的學習、是用加法。可是恢復本心卻是得用減法來消除成見、剔除習性的框框。

減法卻是靠生命的機遇、不經意、不堤防時、自覺、而消化

持續的減法、消除主流觀點、直到外在的框框不再束縛、完全的出於真心自由、主體自我的真正選擇

那麼、便能重新與外融洽、而百無禁忌(無不為)。

------

用電影的語言來說就是

小林學習的大提琴、用專業的琴、都是藝術自大的認同、品味、可是他知道自己的技法卻也有限

這樣的生活在樂團解散後、必須見真章

因此機緣下巧遇入殮工作、屢屢透過不同生命的死亡經驗、驚醒生命的打擊、而不斷的自覺

像是性別認同的衝突、娘娘腔的男孩、是社會逼死的嗎?

或是禮教認同的撞擊、翹家飆車的乖學生、是叛逆了什麼?

男主角小林逐漸跨越這些社會的框框、而妻子終也認同這種狀況、也支持他去替浪人父親收屍

而也重新消除了父親生命前對他的傷害、在這個時刻其實是生死是平等的、是凌駕於社會禮教之上的

沒有扮演好父親角色的爸爸、其實就是在落實人間道德關係中、失敗而受傷

受傷而又無法痊癒的生命。

雖然老子的這番話語、主要是在談主體、自我是怎麼覺醒

但是實踐卻是靠道德、人我關係去實作

因此正常的說應該是可以計有自我、也能實踐的道德主體性兼具

可是往往道德讓人有很多的誤解、就是實踐而已、本心卻迷惘、因此這樣的實踐就是虛偽

或者說假道德、所以老子特別重視前者自我自覺的輔助功夫

所以電影最後才特別把道德關係中、原本最親密、卻也傷害最直接的道德關係「父子」拉回來

讓父子親自送行來痊癒(而不是贖罪)道德關係的缺憾。
穿越時空又消失其中
狗子2008 wrote:
在澡堂老闆娘火化那一段
當焚化爐按鈕按下的那一剎那
我差點脫口叫出"媽!快走"(


別耍冷了 好嗎?
劇中導演已舖除了許多詼諧的橋段
不知它的IMDB分數是多少
我會給9分以上
吃 喝 玩 樂
kenyu wrote:
別耍冷了 好嗎?劇中...(恕刪)

我想這位板友沒有耍冷
在火化時呼喊親人快走是台灣特有的殯葬文化
用意是呼喊親人快快離開肉身免除火化之苦

想必這位板友是近幾年有承受過這樣的別離之苦
所以才有感而發
一個小問題

納棺師到達之前,遺體的狀態是由何人擺設?
安德烈波伽利 wrote:
一個小問題納棺師到達...(恕刪)

應該是葬儀社吧!.....
因為納棺師主角和他老闆大都是接到葬儀社電話才出發的,
但也有接到警察電話辦事的(第一次case...開始腐爛的老太太....)
chiang:人願意把15年的青春歲月奉獻給你.......想想自己何德何能啊!
charles502 wrote:
我想這位板友沒有耍冷...(恕刪)



哀感謝

版大解釋
嗯~
今天看了
沒啥感覺說,是我太冷血了嗎?
確實是很感人啊,真是很少有電影會讓人落淚的,也記不得有多少年沒有這種感人至極的電影了!平凡中見偉大啊!!給哭了個徹底啊!!!
kenyu wrote:
別耍冷了 好嗎?劇中...(恕刪)

你誤會他了…我在戲院中看到這幕時…幾年前姑姑過世火化時的感覺又浮上來了
也是差點喊出:看到火要走!!
這部電影讓很多人感動,
敘訴一個禮儀師(入殮師)的故事。

一般人很少接觸有關殤葬的事情,
我在當兵時,因為兵種的關係,
常常要接觸這方面的事情。

在電影裡,主角周圍的人,
覺得入殮師這行
是很丟人現眼的工作,
後來在主角很用心的處理家屬遺體後,
每位家屬都很感激主角。

在現實世界裡,
我見過很差勁的禮儀業者,
也見過很用心的業者。
同樣的工作,
不同的業者帶給家屬極為不同的觀感。

各位如果發現,很少在求職廣告當中
看到徵求禮儀師,
就不難體會這行業是不受景氣影響,
且利潤很高的行業。

這電影讓我體會到,
有一天我們身邊的親人終究會離開,
多多關心身邊的人,才真的重要。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