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john wrote:其實.....海角七...(恕刪) 唉~~你說到台灣的悲哀了,話說那時候練習曲的導演來我們學校說了一句話讓我很感概,他說:不知道為什這樣的片,拿給台灣片商都沒人要發拿給國外的片商時,他很驚訝華納一口就答應了無奈~~
Gaddy wrote:還是韓國人比較有...(恕刪) 跟光州事件有關的電視劇早就有了,大概在那個只有老三台,第四台還沒合法化的時候,中視就撥過韓劇"沙漏",光州事件是其中幾集的內容,軍隊如何包圍光州、射殺平民都有描述。"沙漏"是電視劇,所以除了光州事件發生當下的場景之外,韓國社會如何演變成這樣,以及事件之後的社會轉變,都敘述的很清楚。"沙漏"最近似乎有頻道重播過.....
佛貝魯男爵 wrote:老實說.現今連客家族...(恕刪) 早期從明鄭時期的" 東寧王朝 "開始,就陸續有廣東跟福建的移民來台灣,後來臺灣在1682年歸入清版圖,漢人一度內返。清廷雖然採納施琅的建議沒有放棄臺灣,卻一再頒佈禁海令,限制內地人民來臺。因此漢人並沒有立即大量湧入這片處女地。而禁海令和清初的治臺政策不但影響了當時的移民型態,也造成以後不同人群的不均衡勢力和分佈。早期墾民,幾乎都是單身漢,而且當時平埔族是台灣平地的最大族群,而且雙方素有往來,平埔族女子自然成為在台漢人的首選.........這種情形就跟外籍新娘一樣,如果娶的到本地老婆的話,幹嘛千里迢迢跑到大陸,越南,柬埔寨或印尼娶老婆呢?馬偕醫院血液科醫師做過一項調查,發現有26%的人帶有平埔族的基因;而且很有趣的是,平埔族曾經是台灣最大的族群,人數遠多於漢人,為何現在已經很難看到"純正的"平埔族人呢?清朝時有個宜蘭的地方官曾感嘆過 "人畏生番猛如虎, 人欺熟番賤如土 ",弱勢的結果到最後就是被同化的下場;就跟凱達格蘭人一樣,從未消失,只是被遺忘。
烏鴉1234 wrote:客家人的抗日故事我首推當年公視播出的"寒夜"、"寒夜續曲" 有興趣的話, 更可以把李喬原著的 "寒夜三部曲" 拿來看, 描寫更深刻基本上 "寒夜" 是對首部曲, 而 "寒夜續曲" 是對二、三部, 所以跳得比較快另外, 客家人的硬頸也表現在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聽以前老師說過去原住民在出草時, 可不是什麼人的頭都獵因為獵人頭是要用於祭祀, 隨隨便便的人頭是不敬的, 一定要勇士才行聽說強悍的泰雅跟布農勇士是首選, 漢人的話基本上都是農夫, 不考慮唯獨客家人例外, 一來是民風比較強悍, 二來是客家向來有練武強身的習慣所以有時客家人也會被當作出草的對象
Lutz wrote:有興趣的話, 更可...(恕刪) 我也推薦,原著三冊雖然不少字,不過我覺得值得看,第一次看這三部曲,是二十多年前我讀高中的時代,後來又看過兩遍1895 也是改編自李喬的作品情歸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