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w406 wrote:川普那沒水準的傢伙,(恕刪) 沒錯有可能不過英國可是1.美國文化的主要宗主國2.世界上的戲劇大國另外美國人看英國人就是有種崇拜的心理美國人不少人認為英國人就是比美國人有涵養就好像台灣人崇拜美國人一樣的心理例如電影"實習大叔"中Google新血實習營一位名校生故意"裝英國腔"來裝天才,企圖唬倒大家讓美國美眉好不崇拜好萊塢超愛用英國演員用英國演員當主角配角/ 英國總人口比例 遠大於 美國大概反彈會少些
這部片除了運鏡外其實仔細聽配樂跟音效三個結合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讓看的人整個沉浸在一個小士兵當下的心情從最初的兒戲中間透過戰地場景改變心情有很多心情轉變配合著畫面跟音樂帶著觀眾隨主角經歷一切真的愛電影的人沒看會後悔
我還以為1917預算過高導致小賺沒想到wiki:1917預算 9000萬~1億美元票房3.48億美元淨賺2.48億美元雖然面子被搶掉了但是"裡子"賺飽飽, 這也是金主最在乎的事情!還好男主角非大明星片酬支出少很多要是男主角是小勞勃道尼(當然太老不可能來演個小下士, 除非全程來個凍齡特效)片酬比照復仇4:2000萬美金, 外加8%票房分紅(大約是1984萬美金)1917預算, 就會變成"1億4000萬"美元,大增四成但是找素人小演員當男主角, 會有很高的票房風險看導演如何取捨了...這次導演賭對了!素人男主角小兵立大功, 片酬支出少了數百萬到破千萬美金
趕在下片前和愛看電影的朋友一起進戲院觀賞,雖然最近國內因肺炎疫情鬧的人心惶惶,但小廳仍坐滿2/3的觀眾。這類型的電影有看過珊卓布拉克的地心引力,但是在家中觀賞。所以視覺上的震撼就遠不如1917。好奇一問:片尾字幕上有描述,這劇本是參考一位老兵的經歷。老兵的名字我已經忘了,不知他的經歷是否有寫成小說?
費姆特 wrote:好奇一問:片尾字幕上有描述,這劇本是參考一位老兵的經歷。老兵的名字我已經忘了,不知他的經歷是否有寫成小說? 我記得那位老兵是導演的爺爺或曾祖父。導演把祖先的戰場經歷拍成電影,應該沒有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