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9813 wrote:
我是純觀眾,看過許...(恕刪)
我也只是單純的電影跟音樂的愛好者!
既不是相關科系..也不是葉內人士...
但我敢說我打死一票業內人士
因為多數都是混日子打份工而已...
我真沒見過超過一成是有實力的......
講國片太狹隘1
你把他想成..影視纇的專業技能..會清楚簡單一點....
所謂國片....是把國內一些影視纇專業技能人士..聚在一起後出來的成果!
放大後加入點國際觀...每個環節都可以是不同國籍或人種
所以
以我講的中國網路平台為例(你可以去了解研究一下)....這個最好舉例!
(美國我只知道專賣拍電影器材的網站跟專門影視相關教學的網站)
其實有許多台灣人早已進軍!甚至在各種平台方光發熱!!!!
誇張的來講
中國各個領域..都是靠香港..台灣..及各海外人才帶頭開路起來的!
喜歡寫的...演的..教的..都有很好的平台可以發表跟變現!因為粉絲夠多..市場夠大~
任何是一開始都是興趣...但中其後一定需要有變現管道來支撐..才會長久!
市場夠熱落才會吸引更多人願意投入...
你看中國有多少影影視作品都是從網路小說過來的...
以前那些各種盜墓的..宮鬥的..穿越的...
還有近期的黃金眼....
所以我一直堅信...
好的故事才是核心!
腦袋裡的東西..才是誰也拿不走的真正軟實力!~
人家是拼命在發展像段子手..寫雞湯文..運營文..軟性推銷文..各式網路小說...這種精確堆砌文字的能力!
我們都是PTT這種火星文..講幹話..發洩文..挖苦文...政治文
台灣的網站...我還真沒見過什麼地方的風氣不是這些的!
~~~光01就很明顯
我相信光這簡單的普遍現象你就能體會!


Mark9813 wrote:
我是純觀眾,看...(恕刪)
我認為拍不出來,台灣的導演功力,也就是說故事能力很差。
包含運鏡,剪接,還有題材的選擇,都是其中一環,台灣每年那麼多的演藝科畢業,竟然沒什麼好導演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英語:More Than Blue)是一部2018年臺灣愛情電影,翻拍自2009年南韓電影《最悲傷的故事》[2],
全球累計票房達新台幣48億元
《比悲傷》在中國受歡迎的程度甚至還超過差不多同期上映的好萊塢大片《驚奇隊長》(Captain Marvel),根據中國即時票房App貓眼的預估,《比悲傷》有機會賣出13億人民幣的票房,表現優於《驚奇隊長》的預估票房10億人民幣。
----------
日本大導演黑澤明的七武士,不知被各國重拍了多少次,我所看過的幾部仍然非常精彩[豪勇七蛟龍,絕地七騎士,七福將],連星際大戰也加入其中元素。
真正的經典永遠不會退流行。
就像阿基師的白斬雞,紅燒肉,糖醋排骨,那一樣不是百年以上的經典重做。
電影公會可請民調公司做市場調查,或者網路民調,決定討喜的題材或劇情類型。
所有的創新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註定失敗的,所以可從各方面套用賺錢元素,這個就是料理上的綜合切盤,台北叫黑白切,台南叫香腸熟肉,這是我最喜歡的小吃。
比方說,有部電影叫<我的野蠻女友>,光是片名就很吸金,今年台片<寒單>或<老大人>就沒有這種磁吸力。
還有庶民們很喜歡羶腥色,八卦,窺私,那麼綜合妙想的結果就可取個片名叫做-----
<<我的老婆潘金蓮>>。
這片名就可刺激人們想像力。
然後,把知名商業電影的吸金元素套入我們的電影中。
例如最近的電影血后的崛起,電影中的大反浱血后却是美艷女人,而且還秀出粉嫩酥胸,東半球、西半球通通出來招呼觀眾,我們的女主角潘金蓮也可以這樣出來見客。
有一種票房靈丹是反諷式顛覆傳統,像是<黑魔女:沉睡魔咒>我們可以讓潘金蓮是個善良的女人,而片中的武大郎不僅不解風情,還是個殘忍喜歡霸凌動物與弱勢的老公,如果觀眾喜歡推理劇,我們就放入推理劇情節,觀眾喜歡穿越劇,我們就放入穿越劇情節,鬼片、殭屍片都行,而且我們還可以摻雜一起放進去。
所以電影開頭可能是這樣的----
救護車的聲音中開啟電影序幕,
武大郎躺在加護病房,漸漸的他睜開眼睛,
不是小王西門慶殺人未遂,而是這個軀體被一個過去因公殉職的警探附身,從陰間回來,
回來要逮捕開膛手傑克,.........過程曲折離奇,最後藉著女主角潘金蓮的協助,大功告成。
這樣灑狗血的劇情若不能賺錢,我對台灣真的一無所知了。
喜愛電影的年輕網友們,多多加油,希望有朝一日,台灣電影也可佔領太平洋,大西洋沿岸,征服東半球,西半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