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egaSho wrote:某些報紙會很少人買大部分是公家機關訂閱快做不下去不是沒原因 現在會買報紙的,不是想看灑狗血,腥羶色,就是比較少上網看新聞的人.剛好比較少上網看新聞的人, 大概都偏愛豬油.至於腥羶色報, 自然會活得很好.
掬水月 wrote:可以解釋一下兩篇社論...(恕刪) 正所謂『贏者寫歷史』當 kmt 跟 ddp 各自執政時的史觀就因為他們各自的政治因素及盤算而有所取捨近一點的有中正紀念堂的自由廣場(原本是啥啊?中正廣場?介壽廣場?),凱達格蘭大道(介壽路)遠一點的就像最近吵的課綱微調中的日治改日據其實從原本kmt的日據(真實呈現日本為殖民國),改為 ddp 的日治(因為政治因素媚日而忽略日本是殖民國)又要改回日據,我覺得是回歸歷史正確性,但是卻觸動了一些親日派的神經(當然課綱中還有一些關於『親華』的部份,這就實難苟同)所以各有各的史觀,也各有其背後的意義,細究來就會不禁莞爾!!至於不同名字,人家開分身投稿又如何呢?況且每個人看的點不一樣,他文中說的『台灣觀眾沒有掌聲,彷彿過去的三小時停格了,只是靜靜的離開,這是不是也是一種選擇?』其實也僅僅只是他一人的以偏概全的想法,每個世代看kano,絕對會有不一樣的想法至少中壯年及年輕世代(50歲以下),絕對是不會像那位投稿的老先生一樣的沈重(至少這些人的重點是在棒球,而非日本佔領治理下的『民族意識』)他文中都已經提到 94 歲老母,可想像他現在幾歲?少說也已經60以上的老先生了吧~那時代kmt的教育洗腦之成功,可不是現在網路世代的年輕人可以想像的!所以他認為忽略掉日本侵略及殖民的側寫,那又如何,只代表他60歲 UP 那個世代的想法而已!會影響你去看kano的意願嘛?我想不會吧?dgg wrote:2012則是「貪去笨來」 確定是笨嘛?應該是『傲慢』來吧!媒體美化他為『笨』其實根本就是身為『上等人』的傲慢還笨咧~是人民笨吧!
歷史是可以回到本質並來討論其對與錯若只是一昧的說負面的話其實對我們是沒有幫助的時代背景為日治時代不然你要叫導演拍全部講中文的嗎~我覺得電影是電影~說到眛日就有點嚴重了~掬水月 wrote:可以解釋一下兩篇社論...(恕刪)
而我一眼卻看不完 wrote:除非開幕首映有明星來...(恕刪) 這可不一定喔...足球在台灣算小眾市場當初疾風禁區上映的時候票房好像也不是很好但我和朋友一起去電影院看散場的時候全場的人(雖然也沒很多啦 目測大概4排左右的人)全都站起來鼓掌了!!!好像有點偏離本篇的主題了
國民黨專制時期或日本人統治,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遙遠的記憶,換句話來說就是歷史。 既然是歷史當然會因為不同人來解釋其中的好壞。 譬如三國志的曹操,是大奸臣還是梟雄,也沒有一個定論,但說到三國志,大家真的會印象深刻,也會讓我們更想認識那個年代的事物。KANO對我來說也是這樣一個電影,如果這部電影能讓我們喚起日據時代的事物,讓我們更加想了解當初的人,事,物。 這電影就是成功了。國民黨統治還是日本人統治比較好,這事情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台灣人自己統治,不管好壞,都是最好的
揚州鶴背騎來慣 wrote:正所謂『贏者寫歷史』...(恕刪) 準你說法你都承認各有史觀你說傲慢,我說笨也許意義相近負面評價是沒不同那你爭什麼呢?不是矛盾之至嗎?你跟樓主不是一個樣?貪,是不是你也另給一個名詞呀?
這位在雲縣口湖水產養殖業者嚴子林先生,除了有著在微雨中走幾十公里的路回家的體力,讓不到五十歲的我大嘆不如之外,還有幾點都讓我非常佩服。文中說到他九十四歲老母,所以這位先生應該有六十幾歲了。可能我的親戚朋友程度都不好,我認識的雲嘉地區六十歲以上的養殖業者,不管是養虱目魚或者養蝦,沒有一個會上網投文的。這位老先生的文章一開頭說到:" 你「KANO」了嗎?....已經成為朋友同事之間,彼此問候的熱門動詞" ,可能是我想太多了,這幾句根本不像鄉下地方老先生的談吐用語,整篇文章給我的感覺是,這位老先生應該有兼差,還是位文字工作者。老先生又說:"我認識一位波籍賽爾維亞裔友人",哇,傑克,這真是太猛了,有"同事"的養殖業者,還認識波籍賽爾維亞裔友人,可見生意做很大,這位老先生應該還有兼差,還是位國貿業者。老先生還說:"波籍賽爾維亞裔友人,在戰爭時逃離家鄉,廿年後,他返回首都塞拉耶夫時發現,波士尼亞人與賽爾維亞人之間,像戰爭前一般和平相處,沒有仇恨、彼此尊重,好像戰爭從來不曾發生過。友人告訴我:這是一種集體選擇性失憶的現象",嗯,老先生意思是說,老先生英文很好或者友人中文很好。所以這位老先生應該有兼差,還是位國際局勢觀察家。BTW,228之後我們不也是和平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