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千千萬萬遍的"悲慘世界"原聲帶曲目,人人也偷瞄了一回,上戲院還是哭了三回,
我一看到主教出來我就哭了,一直擦眼淚,尤其是好幾場人葛闢的畫面更是不能自已。
心得感想:1.羅素克洛唱歌真的不好聽,但是我還是很欣賞他演技。2.很討厭全手持跟拍,都快暈車了。
3.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不給本片,演藝學院就是沒良心!平均製作水準很高~不然本片真的強勢問鼎!
本片遊走在舞臺劇跟電影邊緣,還能保持這樣的平衡算是很不錯了,不過我還是想挑一下它的小骨頭:
既然想要學舞台劇的感覺,我建議能拍成S3D更好,讓本片變成第一人稱的舞台劇感受會是很棒的突破~因為電影能而舞台劇不能,
前提是要用雙鏡頭的系統來拍攝而不是用後製的,不然僅從電影的角度來看本片還是會覺得有些遺憾;
片長也接近快三小時,但以長度來說,還不足以承載整個故事,如果能仿效BBC的影集拍個四到五小時以上會比較理想,劇情比較好交代,
我知道是音樂劇改編但是還是可以擷取小說的部分加點戲(不過觀眾大概會憋尿憋死吧,我都尿三回了...,不然學亂世佳人中場休息),
因為很多細節例如馬里歐跟柯賽特相戀的橋段太過草率,還好是音樂劇可以矇混過去,只覺得兩個人愛的莫名奇妙,
見面不到幾天就愛得要死要活,不具說服力(對了!電影馬里歐好醜,不要給他那麼多特寫好不好?)捕頭的心境轉折也太快了...
革命營造氣氛也不太夠,雖然前段很努力想要呈現基層的人民生活的痛苦,可惜被音樂給蓋過了,光看畫面還感受不到那種痛楚,
應該安排幾場戲讓觀眾感受到"痛苦",好比是貴族在殘害貧民,就像後母在虐待灰姑娘一樣,或是瑪莉皇后何不食肉糜才能感同身受;
同上,可能為了想要完全符合音樂劇的感覺,完全都沒有文戲我覺得太可惜了,雖是改編其實還是可以動點手腳,不然只是音樂劇MV,
像"芝加哥"標榜血統純正的音樂劇,仍會適時地放些電影的戲串場,更別說"紅磨坊"或"蛤蠣"了,沒有歌舞時對交代劇情也有幫助。
如果是改編音樂劇的角度來看,還算是夠原汁原味,用電影等級的布景跟美術把音樂劇呈現淋漓盡致,攝影真的很美強壓少年PI,
也不會"歌劇魅影"、"暗戀桃花源"一樣太過遷就舞台劇的部分,反而綁死自己,依舊保有電影感,所以我希望能有S3D來強化景深,
演員唱歌嘛...已經不錯了,請不要拿十週年來比(羅素克洛我也不想苛求他),術業有專攻,不用硬比較,捕頭死前的獨唱也令我感動,
畢竟你要找到名氣跟實力這麼齊的電影明星,已經是實屬難得了,不是每個人都跟梅莉史翠普一樣能唱能演,其中還有新生代女演員,
演技部分與歌唱還算相得益彰(I dreeam a deram那段真讓人心碎...),最近好喜歡邊晾衣服邊唱I dreeam a deram,心有戚戚焉。
I support the domestic film industry,but who would support me?(Google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