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游擊戰不得已呀,無論在武器戰術都輸,士氣也是,當然只有游擊戰啦,至於用山砲轟山,鎮懾效果比較大的吧,統治都可以就此宣誓為,你敢亂來,我就轟掉你們的村子,至於用飛機空投毒氣的準度也有限吧,就連現代的毒質也會被風和氣候影響,那時候能有多準,值得商確,那時候的飛機應該是雙翼機,雙人座的吧,用手動方式投彈,類似投手榴彈的方式吧。
我比較希望1947拍成電影當年鄒族原住民和嘉義漢人攜手對抗中華民國軍隊,男學生參加義勇軍,女學生在後方捏飯糰.... 1947年3月1日,台北緝煙事件消息傳至嘉義。隔日,市民與官警起衝突,駐紮山仔頂的羅迪光營部和市內的憲兵立即發炮射擊嘉義市民,導致民情激憤,雙方衝突加劇。軍方孤單勢危,與市長孫志俊輾轉退至水上機場。3月5日,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參謀長柯遠芬下令空軍空運糧食。後援抵達水上機場後,兵力大增,軍隊又衝出機場,向民軍掃射。隨後因水電斷絕,孫志俊市長乃答應與嘉義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談判。3月7日,阿里山鄒族原住民在湯守仁帶領下參加民軍的戰鬥行列。民方亦照約束恢復供應機場自來水,並提供糧食蔬菜。 3月10日,孫志俊、羅迪光獲情報得知,國府軍隊已於 8日登陸基隆,至此完全不理會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要求。11日凌晨,鄒族部隊見漢人已有和平解決之議,撤兵回山。軍隊扣留赴機場的和平談判代表陳復志、陳澄波、潘木枝、柯麟、林文樹、邱鴛鴦、劉傳來、王鐘麟等八人,除邱鴛鴦、劉傳來、王鐘麟當天釋放,林文樹數日後以錢贖回外,其餘談判代表被槍決。12日,羅迪光部隊進入市區,拘捕市府前歡迎軍隊的台灣人士,並劫掠財物。13日,陸軍二十一師 146旅 436團進入市區,加強搜捕、槍殺的行動。 水上機場位於北回歸線附近,是重要的空軍機場,也是南北交通必經之地。機場外水溝、村落到處有嘉義民眾的死傷,現今南北縱貫公路的地層下更埋有當日的骸骨。 參加水上機場對峙的民眾,除嘉義民眾外,還有來自台中、斗六、竹山、新營、鹽水的各地民眾,更有鄒族下山幫助。年輕人去水上機場,嘉義女中、嘉義縣中、嘉義職業學校的女學生捏飯糰送到前方慰勞。年輕男女的熱情支援,是肅殺對峙氣氛中的一股溫馨。
藍教徒! wrote:拍攝團隊要很有GUT...(恕刪) 還是韓國人比較有GUTS,去年已經把光州事件拍成賣座電影了,李準基也軋了一腳....有興趣的人自己搜尋一下,華麗的休假/華麗的假期/May 18/光州事件
dearjohn wrote:荷蘭在台灣的統治其實...(恕刪) 不過鄭氏政權對原住民的態度恐怕又比荷蘭人殘暴。漢人在拓墾時,也對原住民做出一些現代人難以想像的事情,像是吃番肉、熬番膏等回到霧社事件,我認為這件事情有遠因,有近因,可是基本上是反抗日本人的統治。手段是很殘暴沒錯,先攻擊警察分駐所等日人機關,然後殺入學校的運動會,日本人無論是老弱婦孺都殺。不過日本人的報復手段也很強烈,有文件顯示日本人的確用了毒氣,也因為日本的鎮壓手段過激,引發國際關切,甚至連日本國會都有譴責,這才導致總督、總務長官等人去職。另外,第二次霧社事件(川中島事件)暴發,又使得接任的總務長官去職。霧社事件不能說對當時的日本不重要,事實上當時日本有眾議員特別來台灣調查事情真相。很多人可能都不曉得,莫那魯道曾經在日本人安排下,坐輪船去過日本,曾經見識過日本人之多、武器之強,他心中一定很清楚發動事件根本是以卵擊石,不過他們還是發動了霧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