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奧本海默,必看!諾蘭大導引爆原子彈的盛讚之作

Kapa wrote:
話說奧本海默跟愛因斯坦,若是以諾蘭的解讀,前者骨子裡滿滿科學家的衝勁,後者卻是早已看清美國佬的本質,就是一個把你利用完等你沒價值就丟的一個國家。...(恕刪)

並不是兔死狗烹,而是必須政治正確受政壇高層庇蔭,才能如魚得水。即使身為家喻戶曉的戰爭英雄,當面拿數個不同議題頂撞嘲諷當權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怎會有好下場。
EQUAL.H wrote:
核彈原是想送給德國人的禮物,最終卻在日本領土得到驗證,不解的是丟核彈尚需俄國同意?是先殺到德國的國家是俄國嗎??...(恕刪)

使用原子彈之前必須知會蘇聯以免引發核武軍備競賽,是奧本海默一廂情願的想法。

事實上1945年7月24日晚波茨坦會議期間,杜魯門以閒聊方式告知史達林美國即將在日本投下史上威力最強的炸彈,目的只是作為戰後勢力分配的談判籌碼,亦即美國此刻不需尋求蘇聯協助夾擊日本就可使其無條件投降。然而史達林若無其事的反應,使杜魯門無法藉此在談判上著力。


原因不難理解。史達林在1942年底就已啟動蘇聯原子彈研發,也持續透過情報佈線了解曼哈頓計畫的進程甚至獲取相關機密。而當時杜魯門還天真地以為史達林聽不懂他在説啥。

不過奧本海默在1945年7月16日三位一體原子彈試爆之前,就已認定蘇聯完成原子彈只是時間的問題,在官員面前脫口說出對將來核武軍備競賽的焦慮;若非先知,就很可能與蘇聯情報網有所關聯,或知曉曼哈頓計畫機密外洩的情事。

這部電影有些伏筆和耐人尋味之處,但並不一一點破。先知、洩密、與左派及共產黨的關聯,都是這部電影既定的語彙及情境,並且在秘密審訊的場景中從不同角度、不同出發點不斷地重複檢視。
EQUAL.H wrote:
片中並未交待第一枚核彈是鈾彈,丟到日本去做第一次鈾彈試爆,第二枚才是鈽彈,也就是片中試爆的那一種。...(恕刪)

其實有,但很隱晦。1945年10月2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白宮接見奧本海默,電影台詞裡杜魯門恭維奧本海默協助拯救了眾多美國人的生命,不過只提了廣島原爆。奧本海默立刻打斷他的話,堅持並列長崎原爆。杜魯門顯然不清楚為何奧本海默不讓他把話說完,於是以「你的貢獻」一語匆匆帶過。
EQUAL.H wrote:
中子連鎖反應是德國人想出卻被美國人盜用?大概當初都不興盛要遵守智慧財產權...(恕刪)

科學的準則就是能夠複製得到相同的結果。科學家藉由公開發表,使同儕能用同樣的方式複製實驗以資證明。電影中的事件是1938年十二月德國化學家Otto Hahn及Fritz Straßmann聯袂發表以中子轟擊鈾產生核分裂反應,這是核子物理學界的重大里程碑。在電影中,理論物理學家奧本海默得知消息後不可置信,而一旁的實驗物理學家Luis Alvarez立刻準備要進行複製實驗,其來有自。

伴隨德英美各國以核分裂原理研發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企圖,自1940年起核子物理領域就少有公開發表的研究成果。此明顯企圖掩飾保密的特別現象引起蘇聯物理學家的注意,因而在1942年建請史達林將科學資源投入核子武器的研發。

Hahn以發現核分裂的成就獲得1944年諾貝爾化學獎。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並未參與核子武器研發,戰後得知其研究成為發展核子武器的基礎,甚是懊惱。
這部值得一看 , 很精采啊
太哲學和燒腦的電影就直接pass!!!!
EQUAL.H wrote:
愛因斯坦居然不知道中子連鎖反應會造成全球是否消失?...(恕刪)

原子彈引爆時,重元素核分裂所釋放的能量,是否足以使環境中大量存在的輕元素產生核融合連鎖反應,讓大氣層瞬間熔毀?這問題在1945年7月16日三位一體原子彈試爆前,全球沒有任何科學家知道確切的答案。據說海森堡也曾向希特勒揭示過此可能性。

1940年歸化美籍的愛因斯坦並未獲得美國國家安全許可(security clearance),無從得知任何與核子武器研發相關的資料與數據。電影中奧本海默私下以泰勒的計算結果向愛因斯坦請益原爆導致大氣層熔毀的疑慮,愛因斯坦打趣地說我倆唯一的共同點只有鄙視數學(所以不會知道答案),而他認為理論組負責人Hans Bethe的計算結果可以得到真相。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