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極樂世界...極雷世界... (內有劇情雷 慎入


snd200x wrote:
再來啊,關於"留住空氣不符合物裡原則"...(恕刪)

其是現實生活中已經有類似功能的產品了
氣簾 air curtain
雖然無法百分之百隔離空氣
但是100年後誰知道這種氣簾會發展到何種程度


podman wrote:
但劇情本身可以憑空幻想去發揮,物理卻不可以...(恕刪)

你這裡所提的物理不過就是"目前所認知的物理"
140年後的物理及量子物理會是怎麼樣
你我都不知道
套一句MIB的經典台詞
1,500 years ago, everybody knew that the Earth was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500 years ago, everybody knew that the Earth was flat. And 15 minutes ago, you knew that humans were alone on this planet. Imagine what you'll know tomorrow.
看科幻片......把"基本常識"放一邊吧~~~
SHIT HAPPENS!!
snd200x wrote:
再來啊,關於"留住空氣不符合物裡原則"只能說你對物裡的認識還不夠
對於這點你可以去看科學美國人對於本片的簡介


看完解說。只能說,這個極樂世界的構造和原理是一難以自圓其說的新科技產品

不過, 難以自圓其說不代表不可能,換個角度想,科幻電影不創新就少了科幻元素

科幻電影的最主要靈魂,就是科幻元素,這是觀眾最想看到的內容

和許多無厘頭科幻片相比,極樂世界確實做了不少功課,只可惜可信度還不夠

關於“氣鎖”這個科技,用繞水桶來比較是不夠的,因為氣體的分子比水分子小太多

而離心力和分子的質量成正比,太空站能創造人工重力不見得能造成氣鎖

由以下有關大氣層的解說可知,人工模擬的大氣環境比重力更複雜

大氣層大致可分為

(1) 對流層:最接近地面的一層稱為對流層,平均高約 10 公里。

(2)平流層,對流層之上,10km 至 50km之間。

(3)中氣層,在這層沒有特殊的加熱過程,越高處越冷。大氣層最冷的地方。

(4)同溫層,生成許多電離子,因此也稱為電離層。

大氣氣壓及空氣密度的隨高度增加約成指數遞減。我們可將氣壓解成單位面積上方空氣的總重量。由於空氣是可壓縮的,因此大部分的空氣聚集在低對層,而且低層大氣密度遠大於高層大氣。大約一半重量的空氣聚集在 5km 以下。假設一大氣壓為1000百帕,則 500 百帕等壓面的上方及下方大氣各佔 50%的重量;600百帕等壓面的上方及下方大氣則各佔 60%及 40%的重量。氣象學家經常用氣壓作為垂直座標。



Generation Kill
podman wrote:
看完解說。只能說,這...(恕刪)

可信度不應該是「科幻」作品絕對要遵守的原則.

cckm wrote:
可信度不應該是「科幻」作品絕對要遵守的原則.


比較起導演的上一部作品“第九禁區”,這部片能引起的共鳴少了很多

本來很期待看到“極”片能超越“第九”的震撼感受,但是結果讓人失望

上部片主要演員都不是知名明星,拍攝手法類似新聞報導的畫面,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反觀“極”片多了大卡司加持,反而減少電影的真實感受,因為演員多半已經被定型

不過”極“片的科幻元素還是不少,除了極樂世界本身的結構,還有很多新武器展現

喜歡看戰爭片的觀眾應該滿過癮,至少我個人還滿喜歡這部分的內容



Generation Kill

podman wrote:
看完解說。只能說,這...(恕刪)

糟糕我有點不太懂
"因為氣體的分子比水分子小太多

而離心力和分子的質量成正比"
呃分子大小跟質量是兩回事....話說回來重力也跟質量大小成正比啊...
這點離心力跟重力是一樣的
但是因為空氣總重量不足的關係,要產生足夠的氣壓可能是最大的問題....

snd200x wrote:
呃分子大小跟質量是兩回事....話說回來重力也跟質量大小成正比啊...


這個問題可能要回到“高中”理化課本去找答案,不是三句話能回答

學過化學就知道分子的大小和分子的質量是正相關,越大的分子重量也越重

這就是為什麼乾冰(CO2)氣化的霧氣總是往下沈,而水蒸氣總是往上飄

因為CO2的分子比H2O大,重量也比較重
Generation Kill

podman wrote:
科幻電影首先會把故事發生的場景先建立在可以成立的條件下,例如巔倒世界的場景
一個世界存在兩個星球互斥重力,物理的法則也是不可能成立,但電影已經先定立場景
觀眾必須先放棄原本的觀念,否則就不要進戲院去看戲,這個設定也是全片的靈魂所在
沒有人會去懷疑這個電影本身已經先做解釋的科幻元素,觀眾在意的是故事是否打動人心
但是如果場景設定是和我們居住相同星球上,那就不能違反相同的物理原則
這是電影開場時已經先表達的條件,沒有人規定一定是地球,那是導演的特權也是責任
電影本身也有許多合理與不合理的爭議,但劇情本身可以憑空幻想去發揮,物理卻不可以...(恕刪)


哈哈~~
為何不能違反物理原則?
為何未來的科技無法讓物理原則扭曲或改變?
---
只是因為你預設立場不能接受...所以你才會有這樣的結論

更何況你提出的點
開放式的太空站有空氣...
這個根本就是旁枝末節無關緊要
就算今天是封閉式的也絲毫沒有影響電影本身
只是因為你有預設立場,所以你才不能接受

""全片的靈魂所在""
這個是你所提出來的觀點

那麼
我可直接跟你說,本片的靈魂所在並不是科幻的設定,而是政治、人文的議題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理想國衝突
所以,你看懂了導演想要表達的重點了嗎?

-----
ps 第九禁區講的是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你看出來了嗎?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Ramsa wrote:
ps 第九禁區講的是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你看出來了嗎?


幫忙一下,第九禁區片頭就寫了”south africa"幾個大字,問我不懂字嗎?

你的觀察有點舊了,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早就解除,曼德拉1994年曾當上南非總統

電影的內容如何演繹現實環境,是由導演的功力來論成敗,和科幻或非科幻無關

不過把場景設定2154年的地球,主題就帶有“預言”的成份,因此“現實”和“未來可能性”

這個兩大主軸變成電影不能背離的“精神所在”,簡單說就是不能變成“超現實”

否則當初就不要有“2154年地球”這個場景出現,改成是“somewhere in the space"

誰還會去在意這些細節,因為我們都好奇到底2154年地球發生什麼事?
Generation Kill

podman wrote:
幫忙一下,第九禁區片...(恕刪)


podman兄,你也是挺健忘的,第九禁區設定的是西元2010年的地球啊
並非是“somewhere in the space"
那麼依你的看法,外星人+不存在的外星人科技的電影,也應屬於"超現實"啊
怎不見你的批評呢?

科幻電影有趣的地方,並不是只有其"科學幻想"的部分
而是在那麼一個跟我們的現實世界有點像,卻又不一樣的世界
但,唯一不變的鐵律,那就裡面的人物還是一樣是"人"
愛恨情仇,七情六慾,與你我一般一樣不缺
正是因為這樣的反差,使觀眾更輕易的能夠接受導演想表達的想法
科幻電影唯一無法背離的是 ""人""

星際爭霸戰 Star Trek 的成功,不會是因為裡面的科技設定有多麼嚴謹
而是主角們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故事
星際大戰 Star War 的成功,不會是因為裡面有啥科技促使誰立志要將光劍量產
而是主角們會迷惘、會成長、會受傷、但是卻又有勇氣跨越障礙

我是把科幻電影當成 "寓言" 來看
不管是不是預言...但不變的還是導演想寄"寓"其中的"言"語

如果把科幻電影提到西元還是地球就要當成 "預言" 電影的話
那真的是會錯過許多電影


另外,第九禁區影射的是 "種族隔離政策下的南非" ,並非未來,而是就過去的南非
如果是我寫的中文讓你誤解的話,那就無需繼續討論了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Ramsa wrote:
第九禁區設定的是西元2010年的地球啊

建議你可以另開一板討論“第九禁區”,或去搜尋過去的板加入發言

我不認為“極”片有太深的寓意可以發掘,以情節而言,和過去的幾部科幻片有所雷同

像是“鐘點站” “顛倒世界” ...故事都是“貧窮”的下層階級反抗“富裕”統治者的壓迫等等

“極”片可取之處還是在“科幻”的元素,把人類對未來“烏托邦”世界的夢想打破

呈現出貧富極度不均的“階級差異”現象,社會底層的“悲慘世界”對照“極樂世界”的完美

導演用科幻的場景來表達未來世界,在娛樂的效果更好,更能吸引觀眾進戲院

但這也不算什麼“偉大“的寓言,今天的地球上早已經存在這種現象,還需要電影來說嗎?

真的要討論劇情可能永遠沒有結論,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實在無法一一論述

只是把“極”片屬於“科幻電影”的某些元素提出來,這是作為一個科幻電影迷看電影的習慣


Generation Kill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