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g6688 wrote:原來好片是這樣定義的啊...(恕刪) 這招出來得太早了吧!(驚)哈哈哈哈哈哈哈這算預防洗臉文?還是軍心渙散前的口不擇言?學學人家kano裏的小選手吧,撐到最後看你能撐到什麼^++++++++++^
TATAMAMA wrote:我沒看過這部電影,可...(恕刪) 告訴你事實上根本相反最後是KANO的隊員給了教練榮耀與熱愛棒球的心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最後教練害怕退縮,是那些小球員們給了他勇氣這部片與其說是媚日,其實更像媚台,所有的出發點都來自台灣,一塊富有生命力的土地而這生命力,我想不喜歡台灣的人大概感受不到
erc wrote:1/4票房是靠企業包...(恕刪) 本想說是描述台灣精神的棒球電影...個人很喜歡棒球,超想去看的~但後來知道教練是日本人? 以去甲子園為榮? 怎麽會台灣棒球精神是要靠日本人指導來的?在我的印象台灣棒球是台灣人自己用"石頭球" "木條棒" "草鞋" ... 自己靠自己磨練出來的~不是嗎?看了預告幾乎都是在講日文..我最熟悉親切的台語呢?這是日本電影嗎? 害得我至今還是沒有意願去看這"變調的台灣棒球精神"電影...
野球是日據時代被日本帶進來台灣的!當時球隊有日本籍教練很正常,若有台灣人當教練才奇怪了!而KANO演的是1930年代更是早於紅葉少棒的發跡也因為是在日本統治時期 全片講日文也只是符合該有的現況而以(並不是刻意)能打進甲子園應該是當時日本所有高中生野球部的願望台灣也因為是日本的殖民地的關係,所以保有一席的名額參賽資格一直以來台灣大都是由北部的日籍學校參與且最多是贏一場就全打包回家(賽制上1敗就打包)歷史上就這一次來至台灣且由有台灣籍的選手打到了冠亞軍之戰最後雖然還是落敗,但是全場的日本觀眾感受到小選手的拼勁而有所欽佩獲得天下嘉農的讚許與美譽所以榮譽不是他人可以給予的,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付出才能取得!電影想看就去看,那麼多人的讚與不是廠商能花錢買票換來的!
所以中華職棒應該不是臺灣精神的棒球因為球團有外籍教練歷年來打亞運也好 世界盃 經典賽等所有的臺灣代表隊也不能完完全全的代表臺灣因為不少球員都有經過外籍教練指導過不是嗎?再推論一下 kano也不算國片因為有日本人演出 因為講日文因為背後工作小組可能有韓國或日本工作小組協助拍攝所以這不是純國片 又有不去看的理由總之會看的就是會看 不會看的就是不會看 藉口很好找。。。。
我買票進場看了,有看的人就會知道KANO根本無關什麼民族情感之類的狗屁。台灣的歷史原本不就是有原住民,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人、明朝末鄭氏(至此之前...中國哪裡真正統治過台灣)後有清朝收歸中國領土,之後甲午戰爭又將台灣割給日本,日本二戰敗台灣又變成中華民國的領土...綜觀台灣歷史根本就是一個大熔爐...偏偏有人就是要用大中國史觀來看這個地方。二戰期間台灣人=日本人這是台灣人願意的嗎?二戰後台灣人=中華民國人這又經過台灣人同意嗎?現在又打著要統一成為中國人又有誰問過台灣人是否願意?剩下最後問題就是,KANO講的故事只不過是台灣悲哀歷史洪流中,還存流著可以讓人激勵人心教導人們不要屈服困境,木瓜的故事不就是要大家越是有危機感,就要更存有不能失敗的心奮鬥到最後。講什麼媚日太言重了吧,我祖先至於福建,但是卻成為日本人,成為日本人是誰造成的????難道要每個在這個島上的人都學原住民出草嗎???都抗日嗎???大家吃飽沒事幹就拿刀割人頭嗎???日本在台灣建烏山頭水庫跟嘉南大圳不用錢嗎???是台灣當時那種只產農業的地方支付的了得嗎???難道是中國人來建的嗎???歷史出現有其當時時代的因果,如果硬要把從日治時期就在台灣生活的人民情感,硬加上大中華主義更勝者說拍一部日治時代嘉農棒球隊打進甲子園的故事,是媚日是忘記祖先....那我到要問...是哪個王八朝代逼著台灣人去當日本人,讓台灣有這段50年的日治史????看電影嘛!稍稍讓人們知道有這段歷史就讓人受不了為反而反為免也太過沉重。況且,KANO是勵志電影...不是在講去除韃虜恢復中華...還是七七事件、八年抗戰的愛國電影(況且以上這些事情發生的年代台灣都還是日本的領土),你說這些事情要怎套在KANO的電影裡?還要麻煩沒看過電影卻說電影不好看的人說一下怎去融合這些元素???結論:電影好看就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