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_0301 wrote:
軍武迷參考一下
關於瞄準鏡的標線(reticle),也搞錯了喔。德軍戰車的砲塔瞄準具(Turmzielfernrohr)中,三號戰車TZF 5系列(上)與豹式戰車TZF 12系列(下)雖然彈種不同以致標線不同,但距離選定都是根據上方的三角,並非下方。因此電影前段三號戰車瞄準鏡事實上是選定800公尺距離穿甲彈(Pzgr)或同軸機槍(MG),而非下方的2200公尺距離高爆彈(Sprgr)。


然而該輛卡車在瞄準鏡中的尺寸已約略等同於標線密位角(Strich)的範圍,視距測距(stadiametric ranging)幾乎為零距離。可推測戰車射手未依標準程序瞄準,而正進行零距離應急盲射。準星是密位角正中央的大三角形頂點,盲射可依射手經驗逕作前置量射擊。不過就算卡車以60 km/h自戰車旁駛離,以德軍戰車組員的戰鬥效率,在射擊第三枚砲彈時,卡車也僅在300公尺開外,射手以約6-8秒的射擊間距好整以暇瞄準射擊摧毀並非難事,其實不須盲射。
瞄準鏡標線依照彈種區分,以反應不同彈種射擊後相異的拋射軌道。電影中兩種標線分別出現在前段三號戰車與後段豹式戰車場景,算是很用心。
話說回來,戰車本就不是用以接戰高速車輛的適當武器,這從查德自1987年起運用大量豐田武裝改裝車(technical)連續奇襲擊敗利比亞裝甲部隊就可得到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