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gmom2001 wrote:
前幾天總算把評價似乎...(恕刪)
我覺得您把評語下的太重了!
對於國片,我寧願鼓勵多於批評!
尤其您本身也拍過影片,這樣的評語確實太重!
在台灣現在人人都是名嘴的情形下,好像標題要下的重口味,才能吸引人注意!
總鋪師這部片我覺得至少符合商業片熱鬧的氣氛,也讓很多的台灣人注意到辦桌這個行業,1
樓主不就因為這部影片,讓你多年前拍的紀錄片,又重新讓人認識!
雖然這部片不能跟陳玉勳多年前的熱帶魚相比!
但請問現在在批評總鋪師的人有多少人去看過他的熱帶魚!
國片的市場本就不大,我希望題材越多樣,越好,
各類型的電影都有,專注票房的,專注藝術的,都能在這塊土地成長!
就像總鋪師一樣,不會因為時代的改變而消失,而是保留住他的原味,與時俱進,一位來自總舖師的故鄉-內門,
跟樓主共勉!
viboyu wrote:
我覺得您把評語下的太...(恕刪)
謝謝您的分享囉
陳導的熱帶魚我在電影院看過
後來再看總舖師前,我又去找來看過一次
也詢問過曾和陳導合作過的友人
友人亦提起陳導是會很想把想法表達出來的人,當然安排的幽默點也是
我再看總舖師電影時,並不會特別用哪種角度去看
畢竟電影是娛樂性質的,若要如此講究,真的看紀錄片就好
就比如早期常會有人為了"赤壁"不合史實而爭論,我個人倒覺得看完赤壁很爽
所以如何去評斷電影的好或壞,觀者的感受亦是很重要的
同樣的,看總舖師時,我也享受整體的劇情安排
該笑時、該感動時、該緊張時,都是沈浸在裡面的
但看完後,細細回味後,此時就容易理性的去思考
加上本身對於辦桌產業的相關經驗,自然容易去比較
但過分的要求與比較,卻又會落入"赤壁"的狀況,這更需要避免
我文內有提到,此為我的觀後心有戚戚焉,不算是影評
雖然我覺得"誠意有餘,精神不足"
若論商業片至少誠意很夠,我也感同身受
但若要講總舖師或是辦桌等相關的精神層面,我卻覺得少了點味
亦有可能精神講太多,會失去平衡吧!這是很難拿捏的。
至少我自己的紀錄片,除了片頭外,我重剪三次,甚至一度不知要如何組合
因為那個平衡,也讓我拉鋸與拿捏了許久。
而電影看完後也讓我有了反思,檢視自己如何看待辦桌的現況與未來
也才有了此篇的感想
回歸到電影本身
我覺得電影既是媒體,在追求票房之餘,是否應該有教育意義(不論多寡與方向)
個人認為也是值得思考的,畢竟觀者眾多
若是因為電影讓人覺得總舖師的料理看個食譜就會了,是否有點本末倒置呢?
但努力抽除雞骨頭,追求完美的水腳B,那種堅持的精神,更是需要傳遞與學習的
與三大總舖師對於追求料理的精神與尊重,也是應該支持與記憶的
近幾年的國片,類型越來越相似,畢竟容易有票房,但消費者會買帳多久不知道
不過我也覺得以賀歲片來講,大尾鱸鰻是很成功的電影
電影的好壞,不是影評者說了算,而是觀者如何去感受
當然更多的類型,是對國片的未來更好的,而觀者的接受度也得學習更寬廣才是
呼~又講了一堆,共勉囉~
裡面有一半的時間都在搞無聊的笑點,什麼宅男三人組什麼幾千年的醬油....我個人覺得低俗又不好笑。
片名總舖師,劇情主軸自然是總舖師,但請問這部片介紹了什麼菜的煮法,有什麼菜讓你覺得好吃的,又有哪一部分的劇情真的深入介紹台灣的飲食及辦桌文化?
一個小女生,有外勞的幫助就幹掉幾十年經驗的大廚?這種劇情至少我感動不了。三大總鋪師各有什麼特點,只會靠旁白話唬爛,好的導演應該用演的演出來,例如憨人師應該是將平價的食材端上桌,虎神師的特點在各種台灣傳統料理等.....
什麼叫辦桌,辦桌的精華在總鋪師快速的以其團隊的力量煮出幾10桌的料理,不是總鋪師大賽就每個人煮十道菜出來比賽?還有什麼料理醫生,我看不懂這一段出來幹嘛的,出來教女主角怎麼做菜的?
我家也有人是總鋪師,我覺得是爛片最大的原因,這部片完全沒表現出總鋪師的文化。
我就是覺得這是爛片,跟什麼雞排英雄、大尾盧曼同個水準,當然你可以覺得很感動,很好笑,覺得這是好片,但我的看法就是這樣。
滄滄大頭子 wrote:
何謂爛?請說明出來吧...(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