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Money Ball

Dave5136 wrote:
觀念不正確。精確一點...(恕刪)
那你就去看看原著小說Billy Beane 為何重視上壘率,就知道我在說什麼

電影闡述的東西大概只有書中的三分之一不到,電影當然跟我說的東西不同

還有棒球不是科學,不能完全靠數據,數據只能參佐,Billy Beane 依賴數據那塊有時也靠的是運氣,不然你可以看看A's 這幾年的戰績和球員成績

數據真的這麼神,它們早拿到WS title ,06年也只是它們目前最後最接近冠軍的一年

m003819 wrote:
那你就去看看原著小說Billy Beane 為何重視上壘率,就知道我在說什麼...(恕刪)
看原著小說,只會知道書的作者說什麼,不會知道你在說什麼。你說得不一定跟書上一樣,書的作者說的也不一定跟 Billy Beane 一樣。你說的觀念不正確或不清楚,不要牽拖給別人。我可不覺得 Billy Beane 只看得分不看失分。

「多得分」跟「少失分」本來就是贏球的一體兩面。大部分的球類比賽也都是這樣。得分當然很重要,但不能只看得分不看失分。就算你有本事得100分,但丟了101分,還是輸啊!

m003819 wrote:
…電影闡述的東西大概只有書中的三分之一不到,電影當然跟我說的東西不同...(恕刪)
重點不在於電影跟你說的東西同不同, 重點在於你說的「只看得分、不管失分」是不正確的。

就算上壘比防守重要,但你下面這句話把防守說得一文不值,當然是錯的:
m003819 wrote:
…棒球是得分的運動,不管對觀眾對球隊都是,縱使你有多華麗的防守動作,滴水不漏的防守,不會得分就不會贏球......(恕刪)
世上應該不會有「滴水不漏的防守」,但如果有(因為是你說的),就不會失分。不會失分怎會輸球?

後來你也說「防守不是不重要」。所以你自己前後矛盾了啊。

Dave5136 wrote:
看原著小說,只會知道...(恕刪)
算了,你還是別看原著,連單純Billy Beane 要的上壘率的意義在哪,都可以延申是我說Billy Beane 只想得分不要防守?

還要說什麼"得100分,但丟了101分,還是輸啊!"這種話來曲解別人的意思

基本上跟喜歡嘴炮的人打嘴砲真的會浪費生命,反正你覺得怎樣就怎樣吧

這部電影除了20連勝那段令我熱血沸騰外, 男主角與他女兒的互動, 不知怎麼的令我非常感動哩...由其那段他女兒唱歌和錄音cd播放的橋段令人感到溫馨滿點, 他女兒唱歌還真好聽啊~
演她女兒在戲外就是位童星和歌手~Kerris Dorsey


對於同樣是大聯盟的球迷的我來說
這部電影真的給人感觸很深

"如何能在最少的資源下達到最大的成就"
相信也是不少管理職一直在思考的課題~

話說當我看到其中有一幕旁白說Tim Hudson在主投時
就不由自主的笑了~
那時真的是運動家巨投時代阿
可惜本部片主旨是在闡釋經理人的故事
而把這些投手都帶過了

p.s這部片也是我在飛機上看的...
這次出差一口氣看了快10部片,該說是高興還是悲哀呢....
我甚至無聊到開始看辛亥革命....
只是看了10分鐘就切掉了...

vh730522 wrote:
由其那段他女兒唱歌和錄音cd播放的橋段令人感到溫馨滿點, 他女兒唱歌還真好聽啊~


我看到後面聽到這首歌還真的會鼻酸



可能我的點很低

書和電影,如果重點是在舉出一個財經面成功的案例,那可以歸納出兩點

1. 重新檢視你手上正在操作的商品的特性,找出別人都忽視的,不要落入慣性或盲從
2. 這樣你就有機會以小搏大

因此,我聯想到的另一個案例是"任天堂的Wii"

1. 當大家都認為遊戲機一直該這樣玩的時候,任天堂看到了體感玩法的趣味特性
2. Wii用非常低的製造成本,成功的席捲了遊戲機市場

然後當大家都開始玩體感的時候,他自己就玩完了XD

還真的跟運動家隊到目前的起伏有像呀^^"

這樣舉例是過於簡單啦,要非常正確的看還是需要精確的事實和數據分析
僅僅是一點小感想,大家看看就好囉~^^"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