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賽德克巴萊可惜了


speedsword wrote:
我反而覺得 唱歌跳舞的地方反而是種意境的表現

不覺得是多餘或是冗長的片段

沒有用太多言語表達反兒更讓人更深入省思

不同於言語表現方式的用意何在


非常同意。

這部電影以現階段看來文化價值遠超過商業價值,其實在看上集的時候,一直能感覺到有種文化即將滅亡的急迫性,並不單指劇情,而是對古今整個賽德克族的文化。

現在會說他們語言的人消逝的很快,如果沒有這部片,再過個50年可能就沒有人懂賽德克語,更別說那些古曲。所以從影片中大量出現的歌舞,可以感覺到那種急著要留下些文化軌跡的心情。

一般人第一次看電影的時候,都會急著想看劇情的推衍,會比較沒耐心關注這些細節,但是等到知道劇情,再回頭看這部片,心情會完全不同,那些一幕幕的歌舞不會再讓人覺得冗長,反而更能靜下心欣賞還有體會這些詞曲背後的含意。這是部很有層次感的電影,看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特效也許不夠好,但是這是他們所有能動用到的資源了,也實在不忍苛責。

不過這部電影未來的商業價值還是在的,不是指之後它能賺多少錢,而是為了拍這部片培養出多少電影人才,以前台灣沒有這種大型電影的經驗,所以拍這部片的時候需要外國團隊協助,但是外國人賺錢,台灣人賺經驗,或許在這部片過後不久,台灣能有機會看到整合性更高的電影技術團體,而不是一個個跑單幫的專家吧!

綸擬辟市 wrote:
非常同意。這部電影以...(恕刪)

所以我很想套一句賭神的經典台詞
[年青人終究還是年青人]
有很多人看不到最重要的那一面
只用現代的眼光去看
當然看不到導演最想要呈現的畫面及所要傳達的意境

真的不是想要有意去說這些看不懂的人
當你用心去觀賞時
別有太多的自我意識
自然能夠吸收進去腦袋

講什麼歌唱太久啦!出草舞幹嘛跳那麼久!
這就是沒用心去看的緣故

文字...佔很大的部份
若是專心的把台詞與歌詞
細細的觀看
你將會發現其實魏導所要傳達的東西
沒這麼難懂
賽德克巴萊.........可以考慮拍電視劇耶
國外常有電影紅了, 就改成電視影集來拍.......
像 Stargate 電影紅了......電視影集從 Stargate, Stargate Atlantis 到 stargate Universe可以一直拍下去

對岸電影 神話 紅了, 也改拍電視劇了!
導演的敘事能力還不太夠 ~ 導致許多地方感覺還沒說完就跳了下一段 , 感覺就是這段感覺要到精采的部份的時候就直接跳下一段 , 給觀眾一種希望落空的感覺 , 最明顯太陽旗就是年輕莫那一下子就變成中年莫那了,

非常同意這段感想
很中肯
缺點要讓導演知道他才能進步
否則明明不是李安等級應被媒體寵上天反而是害了他

yoshiki8273 wrote:
看完了上下2集的賽德...(恕刪)


照雅虎電影版的觀點:

其實這就是藝術
是西方電影最缺乏的元素
西方電影只是特效的商業片
毫無深刻的意寓

好吧,我承認
我來亂的
酸~~~
我個人覺得拍的題材不好.
如果花7億,
找甄子丹來拍葉問3, 再找個好的武術指導,
搞個一個人打倒50人的經典場面.
以這種預算, 應該可以拍得不錯吧!
那我會花錢買票去看.

不過拍這種題材,
我會尊重智慧財產權, 連下載都懶得下了.
留給懂他的人去看就好了.
台灣人就是這樣不是嗎?人家好心以正面批評都不行
搞得好像不去看看完不鼓勵就是不愛國片?
這是哪門子的理論
不能因為某些原因或因素就草草了事
難道缺點不是事實嗎?
我也是上下集都去捧場

動畫的部份我認為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整個故事要描述的主題和手法我認為都有做到位

音樂配樂也很不錯

只是下集裡面有一段是他們最後衝向日本司令後橋被炸掉

都掉下去之後,他們竟然可以完好的站在那邊

這一段是我滿頭問號的地方

賽德克我認為有些地方不是現代人可以理解的地方

比如說打不贏就投降就好了,為何大家要一起帶去死?

這種精神和裡面所隱藏的歷史和種族背景,是我們活在現在無法去想像的

我有時後想想,如果電影演的真的是事實,那我會覺得很震撼...

這種震憾就是看電影所帶來的思維和情感...這是看電影所帶來的價值...

像我個人看完西方的變形金鋼,看完之後,說真的,我沒有特別的感覺~

就是一堆動畫和機器人打鬥的畫面,看完電影走出來後,並不會有一些感動與思考

但看完賽德克之後,我和我老婆足足討論的一個多小時劇情和感想

更珍惜現在平和的生活...我想看電影的價值就是這樣子吧~

整個電影我給85分...還不錯!! 以後我還會繼續支持魏導的影片!!
我也覺得樓主的評論十分中肯
魏導在海角七號的成功
就是在於他流暢的說故事功力
但顯然在賽德克巴萊這樣大製作的片子中
要能夠維持這樣的流暢實在不容易

嚴格說起來
我覺得太陽旗雖然較不緊湊
但在人物刻畫上、情感張力上,都勝過彩虹橋
扣去前面網友提到的青年莫那魯道跳到中年的不連貫
其他的鋪陳都還非常有水準
然而到了彩虹橋中
戰爭場面多了,剪接卻亂了
帶不出勝利的喜悅或犧牲的悲壯
穿插其中的文戲也就少了動人的力量

很奇怪的是
魏導在彩虹橋中幾乎完全讓莫那魯道失去主角的地位
無法承襲在太陽旗中深刻的描繪
花力氣來描寫巴萬是很唐突的
反倒是在鐵木瓦力斯的部份刻畫得很精湛
也讓馬志翔大大的有發揮

另外許多人提到特效的不真實
其實不論是看起來很假的動物、飛機
都不是影片的重點
到無需過於在意,把成本用在該用的地方,是正確的選擇
不過
最後過彩虹橋的粗糙感
就是非常嚴重的敗筆
這部份如果營造得好,將是賽德克巴萊相當重要的收尾與寓意所在
然而那令人差點噗哧一笑的八仙過海特效
將最後的感動消散無形
對於影片最後的記憶
反而是日本司令官一席武士道論點較為深刻
(但突兀的是,完全沒交代司令官從不屑到崇敬的心情轉折)
這也造成彩虹橋的收尾沒有力道,甚至有些狗尾續貂
不若太陽旗結尾來的令人回味再三

我贊同幾位網友說的
可以稍稍減少歌舞的段落
不是說表現文化不重要,而是可以用簡單、單次的方式交代
而非一再類似的重複傳達相同的意念
如果能把時間多用在彩虹橋中人物刻畫、劇情更完整的交代
會更適宜

當然
用說的總是比較簡單
光是想像要把這樣的內容以台灣電影那麼困難的環境拍出
就不知道該給魏導幾個「讚」了!
對劇情可以討論、可以期許
但對於魏導化不可能為可能的的執著、堅持、行動
真的只能號召大家一定要進電影院欣賞
才能感謝他對台灣電影的貢獻
及體會那份築夢成真的感動

poyo wrote:
我也覺得樓主的評論十...(恕刪)

我想後面刻意降低莫那魯道的分量
應該是魏導想回應片名-塞德克巴萊
是一群想成為真正的人的塞德克族
莫那魯道不是唯一的英雄
每個戰士婦女小孩都是英雄

片中由莫那魯道激起其他部落的頭目投入反日的戰爭
最後由六大部落群起對抗
當然沒對抗的部落並不是弱者
而是他們更想保護族人而不想平白犧牲
(前幾年日軍入山時已經犧牲不少了...)

或許莫那魯道只是被逼的決定反日
但那也是當時的時代背景造就的
最終...
塞德克族用他們的方式回到祖靈的身邊...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