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edsword wrote:
我反而覺得 唱歌跳舞的地方反而是種意境的表現
不覺得是多餘或是冗長的片段
沒有用太多言語表達反兒更讓人更深入省思
不同於言語表現方式的用意何在
非常同意。
這部電影以現階段看來文化價值遠超過商業價值,其實在看上集的時候,一直能感覺到有種文化即將滅亡的急迫性,並不單指劇情,而是對古今整個賽德克族的文化。
現在會說他們語言的人消逝的很快,如果沒有這部片,再過個50年可能就沒有人懂賽德克語,更別說那些古曲。所以從影片中大量出現的歌舞,可以感覺到那種急著要留下些文化軌跡的心情。
一般人第一次看電影的時候,都會急著想看劇情的推衍,會比較沒耐心關注這些細節,但是等到知道劇情,再回頭看這部片,心情會完全不同,那些一幕幕的歌舞不會再讓人覺得冗長,反而更能靜下心欣賞還有體會這些詞曲背後的含意。這是部很有層次感的電影,看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特效也許不夠好,但是這是他們所有能動用到的資源了,也實在不忍苛責。
不過這部電影未來的商業價值還是在的,不是指之後它能賺多少錢,而是為了拍這部片培養出多少電影人才,以前台灣沒有這種大型電影的經驗,所以拍這部片的時候需要外國團隊協助,但是外國人賺錢,台灣人賺經驗,或許在這部片過後不久,台灣能有機會看到整合性更高的電影技術團體,而不是一個個跑單幫的專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