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父後七日」電影 vs 原著小說個人感想

好久以前就看到這篇,我在中山堂看過這部電影。
在看預告片時就覺得這部太讚了,一定要看!
每個角色都演得很活,只是師公兼任詩人有點...不易連結。

至於討戰者...其實田尾的鄉親還有參與這部片的製作與演出。
很多事情並非我們表象所見,如葬禮,好像是為了已經沒有知覺的往生者,其實也是為了在世者啊。
群青的高空......朱色的殘照...... 飛舞而降臨的...白青之王者.... 紅色沙塵---- 白色的...火焰,光輝的


只有看過電影,所以只有電影心得...

如果要抓女兒對父親的愛,導演抓得太淺了........ 感人的味道出不來

如果要呈現本土葬禮風俗,又顯得僅僅點到為止,不夠精采,梗都在預告片剪出來了

劇情張力也太薄弱些

勉強只能說是樸素的小品啦!
dondondi wrote:
只有看過電影,...(恕刪)


這個年代,要想讓人掏錢買票進電影院,還不能拍得太深沈....

太深沈的電影...會真的沉下去...最多就是dvd賣(租)得好....

這部片當小菜吃,還不錯...有娛樂到...

至於父女間的情感,台灣特有喪葬習俗,老一輩人所注重的輩份與人際關係.......
導演點到了....
雖然不夠深刻....但有經歷過能了解的...就會有所感覺...
沒感覺的....可能會''霧煞煞''...罵聲連連...

仔細想想....在這個資訊氾濫的年代...導演要拍部好戲...還真有點難..
因為觀眾的口味真的不好抓.....

題外話...我覺得''阿琴'',演得還滿像回事的....雖然稍偏誇張,但..重點有抓到....




.




低調憲 wrote:
小弟我是沒去看過散文...(恕刪)


電影並沒有暗指
南部低俗 北部高尚

您會不會太激動阿

電影只是很忠實的呈現
出外打拼的小孩
回家奔喪的點點滴滴
和內心的感觸與緬懷

不太過煽情
也不會脫離現實

有長輩去世一定都很難過
電影一些戲謔的橋段
只是在表達
為何不能讓人能真情流露
而要遷就一些習俗
「想哭卻不能哭
又須在一些莫名其妙的點哭」
弄得主角哭笑不得

扯到南北、城鄉對立
會不會想像力太豐富了一點

這也不是導演要傳達的意念
個人認為是部好電影、不扇情不做作!懂台灣習俗的人會心一笑;看不懂的要加油了!你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不必認同、但至少也稍了解一下嗎!電影雖是商業行為一部份、但是社會文化傳承也是很重要、此片子有表達到!
比MONGA好看多了
挖X天X地X.............
吃小菜.喝小酒.打小牌.摸小手.騎小車....看看小電................................................視!
auxo wrote:
很多事情並非我們表象所見,如葬禮,好像是為了已經沒有知覺的往生者,其實也是為了在世者啊。
...(恕刪)

樓主說得真好

dondondi wrote:
只有看過電影...(恕刪)

其實我也很遺憾電影並沒有把父女的感情演出來
張力確實薄弱些~

jeffhsu8 wrote:
個人認為是部好電影、...(恕刪)

我也認為以近期台灣國片來看
其實也算可以推薦的片子
【天使蕃茄魚】  置高後才瞭解,世上月圓月缺,只是錯覺……
tomotofish wrote:
樓主說得真好其實我也...(恕刪)

父女之間的感情,感覺是很壓抑得去描述。
繁文縟節過後,看似回歸正常生活時偶然跟朋友提到。

也許這也是我們很多人,跟父母的互動吧。

題外話,今天想去唱片行找原聲帶,沒找到。後來還是在博客來買。
群青的高空......朱色的殘照...... 飛舞而降臨的...白青之王者.... 紅色沙塵---- 白色的...火焰,光輝的
父女間親情、不誇張很生活的表現、在18歲生日、父親接女兒途中停在路邊、交待不可讓兄知道〝金肉棕〝、教女兒騎摩托車、背對女兒騎乘,畫面轉到遺照篇時,女兒怕雨淋溼遺照、改邪背父親照、與父共騎背對、是恰妙安排!

auxo wrote:
父女之間的感情,...(恕刪)

我也是在博客來買到原聲帶
仔細聽過後發現這部電影選的音樂其實算是有質感內容的

jeffhsu8 wrote:
父女間親情、不誇張很...(恕刪)

嗯~這也是我很推薦的原因
不知樓主有無看過小說
其實這斷作者寫得淡薄卻濃郁地有一絲憂傷
【天使蕃茄魚】  置高後才瞭解,世上月圓月缺,只是錯覺……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