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toyang wrote:
明朝有很多流寇造反被平定或是被招降之後繼續擁兵自重的..
造反不一定會被處死..造反平定了也不一定是被打敗了..
[流寇]跟[謀反]是有差異的
流寇只是佔地為王, 並不是否認皇帝. 古今中外歷史上或小說中多得是這種把強盜收編為官兵的例子, 像梁山泊就是代表. 甚至應該說對於勢力強大的土匪, 招安是一種常態, 硬碰硬是下策. 打敗邊疆來搶劫的遊牧民族之後收納為部落兵也可以算是其中一種. 而謀反可是直接嗆聲說要把皇帝幹掉換人做做看的. 除非中央政府真的已經虛弱到無力處理, 不然為了國家安全也為了公信, 沒有人會允許造反的頭頭(也就是想當皇帝的那個人)繼續擁有實力, 不把他宰了至少也要抓起來軟禁才行.
電影中的王爺執著於弄一份准他入關的聖旨, 而這個關又講得清清楚楚是雁門關, 這是最讓我一看就覺得他像燕王的原因. 雖然人不在關外, 但燕王確實是從長城邊舉著靖難的大旗起兵的, 而且有些說法是他號稱[太祖爺生前交代, 有需要時諸藩王可以引兵清君側], 也就是奉旨而行. 至於雁門關位在山西, 跟燕王的根據地北京是很近的 (當然如果來個居庸關八達嶺的就更明顯是北京了, 可是聽起來氣勢就不如雁門關). 除了電影中的皇帝好像是朱厚照, 時代跟寧王接近以外, 其他沒有一項符合寧王的特徵. 就算皇帝是武宗吧, 偏偏反派太監[賈精忠]一看就是影射[魏忠賢], 而魏忠賢是明末的人, 年代跟朱厚照差了半個世紀. 也就是說, 導演本來就沒打算把時間背景鎖定在某個特定時代. 這樣一想, 王爺的原形是寧王的可能性就更稀薄了.
不過想這些都想太多. 把錦衣衛搞成雍正的血滴子部隊似的, 寫出這劇本的人一看就是沒有好好念過歷史, 叫他分析明靖難之役&宸濠之亂的差異很可能還分析不出來. 天知道他的角色是真有參考歷史人物還是完全自己亂捏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