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chen13 wrote:我唯一不欣賞的是他把漫畫的格子形式運用在電影中,但我能理解他為什麼要這麼用 其實小弟我也不清楚為什麼他要這麼用...因為其實效果不是很好是要向漫畫致敬的意思嗎?當時在戲院傳來好多笑聲...我喜歡李安導演,但在戲院感覺大家因為這個在嘲笑他
mac160 wrote:尼克諾特連開麥拉驚魂...(恕刪) 尼克諾特曾因"潮浪王子"得過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他的演技算是經過公認的開麥拉驚魂裡面有很多巨星客串啊,像湯姆克魯斯不就扮醜客串吸血製作人其實開麥拉驚魂擺明就是要惡搞好萊塢主流電影像尼克諾特這種演技派男星會接這種片子,我猜應該也是抱著要惡搞兼好玩的心態去演根本也不會認真去看待這是不是一部好電影吧!!
kenny71117 wrote:其實小弟我也不清楚為...(恕刪) 小弟本身也是影像工作者,了解一個好導演想要在下一部電影追求突破的心情(當然那也是一種壓力,因為你的影迷和影評人都會睜大眼睛看著你的新作品沒有沒比上一部更好)以漫畫格式在電影中呈現,是李安想要呈現的另一種視覺創新(或者突破),但顯然是失敗的但失敗也沒什麼不好,起碼李安是有在思考的,會思考的人隨時都會在下一次獲得成功也許就是綠巨人的(票房)失敗才導致後來斷背山的成功,世事難料,誰曉得呢?
我來舉個例子如果你有看過"鋼鐵人"和"無敵浩克"那麼這兩部電影最後十分鐘的劇情有什麼不一樣除了"鋼鐵人"是硬體怪物對打,無敵浩克是軟體怪物對打(這是由"無敵浩克"最後一幕史塔克的話所引申而來)其它的幾乎一模一樣同樣是反派人物"肖想"正派人物的力量同樣是反派人物終於獲得正派人物所擁有的力量然後再來是對決正派最終獲得勝利一樣的梗,一再的在美式漫畫電影中呈現這也是為什麼黑暗騎士為什麼會叫好又叫座的理由因為小丑和蝙蝠俠最終的對決不是取決於力量而是檢察官(雙面人)所以劇終,蝙蝠俠也承認是他輸了多棒的結局,反派死了,但他獲得實質的勝利,(這也比較符合現實的認知,正義不會一直獲得勝利,而且通常輸的比較多)
恩~李安版真有點沉悶,但是我比較有印象,無敵浩克我倒是想不起來劇情在講啥了~其實李安版浩克當初在美國上映時,很多看小時候浩克長大的成年人反而有好評,大概是人生經歷的關係吧,題外話,當年在部隊裡連長超愛放這部,因為我們是砲兵,裡面的重砲射擊效果寫實有看頭,還有少見的子母彈~
小弟把李安因素去除掉後再觀看一次本片我發現本片本身的故事性沒有問題很合乎老美的好萊烏口味可是加上導演因素後,此片真的很難讓我再看一次選角是個問題,鏡頭運用更是讓我看不下去的主因李安早期拍的國片,真的都很不錯近期作品只有"斷背山"算是佳作其他作品都SO SOPS:"臥虎藏龍"我一直想不透她怎麼會得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鋼絲吊的有夠明顯,跟小弟映象中的輕功差好多,那根本是"飄"功竹林那段更是誇張中的經典...也許李安大導演的好萊屋片都不合小弟的胃口吧
atche001 wrote:小弟把李安因素去除掉...(恕刪)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用靠自己的幻想過生活看待事物就像為何有人交往一開始很好 沒多久就幻滅 因為你都在跟自己幻想的對象交往 幫對方補腦這也很難避免的所以一段時間後再回頭看有時候會發現跟當初想的不一樣因為幻想跟當初也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