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想太多,從把分鏡拿出來賣那一刻起,這個就不是文化事件了,只是單純的商業事件。
商業事件就回歸商業事件處理,抓得到就抓去關、抓不到就是人家有辦法。
魏導不也是因為抓到市場口味而賺大錢嗎?沒必要把什麼文化、珍惜、正義…掛在口上。
正義魔人們也別大叫,文化尊重是很重要的事,但那也要創作者自己有要求尊重(或值得那個尊重)。
如果創作者只是個謀利商人,自己卻一頭熱的站在文化角度幫推幫維護,那就太矯情了。
=======================================================
我原來也是幫推海片的,從分鏡拿出來賣的那一刻,就不打算推了。
看電影是看創作人的心血,如果要看商人的片,那看看盜版就好。
我原來還在想說,怎麼一個能夠拍出這樣好片的人,竟然拍了十多年的片子都當不成導演。
突然間,我明白了。難怪呀。並不是一個敢下重口味的大廚就會是真的好大廚。
覺得魏導的電影生命差不多也結束了,接下來應該只能拍些港片、商業片之類。估計塞片劇情也會針對賺錢有180度的大轉彎,原來期待的片子,現在連看都不想去看。
不過也太諷剌了,才短短二個月就打回原型。原來說不出盜版的那些BT頭,現在一定覺得自己蠢得要命。
tpda wrote:
那是義賣!請搞清楚吧!
把所有義賣所得全數捐給世界展望會
http://cape7.pixnet.net/blog/post/21994515
有呀,看得很清楚啊。
只是不知道您是否瞭解「義賣」也是一種搏版面的行銷手段。
壓根這輩子沒見過哪個創作者會願意把自己的思路過程拿出來當行銷商品賣的。
把原始的手繪分鏡拿出來賣,那簡直就像是把自己養大的兒子直接推到市場賣掉,從此一輩子再也見不到它。沒幾個媽媽會幹這事。留著照片,然後把兒子賣掉?真行。只能說真行。
幾乎所有的創作原稿都是作者死後才流出,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電影成品,像是把自己的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拍張照片給大家看。每個媽媽都很喜歡幹這事。
宮崎駿DVD末的分鏡是重繪本,不是導演第一手的手繪本,像是裝扮過的生活照。
這個魏導應該不知道吧。他可能只看到兒子現在話題正熱,就推出去賣了。
顯然他對兒子並沒有珍惜感,那何苦用不同於其他商業片的價值觀來看待海片呢?
我沒有說盜版是對的,只說「商業回歸商業」,正義魔人至此不需要再拿大旗揮呀揮的,因為已經沒有立場了。
======================================
我只能說魏導真的很行。
這麼行的導演,電影自然會有很多人去看,我聽到的是很多下線都不想再推了。(而且是非常文化性的下線,她說到都哭了)
想看的自己去看吧,反正現在已經不缺知名度。
兔死狗烹,就這麼簡單的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