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好萊塢好像很少拍韓戰主題的電影

韓戰的片不是沒有
而是很早就拍過而且沒什麼新奇的
早期比較有名的
就是1959拍的百戰忠魂 Pork Chop Hill
後面就沒什麼值得一提的片

後來有了越戰,題材多了很多
老美自己都覺得韓戰當初只不過是個警察行動
怎會搞成這樣......
2. SS-Pz.Div. "Das Reich" Pz.Kampf.Gruppe z.b.V.
可能是預期市場反應不大吧
就選擇其他戰爭類的安全牌
大YG wrote:
最主要是毛列匪共的手近十年來伸進去好萊塢了.......

就算在從前,韓戰片也少之又少,
二戰美國戰勝,越戰老美慘敗.
影視作品形成兩個極端,
前者視德軍如兒戲,後者把越共捧上天,
夾在中間不贏不輸的韓戰就變得沒有啥看頭.
或許也和麥帥本人的地位爭議有點關係...........
elfwong wrote:
就出現南非與台灣經貿談判的畫面, 牆上有出現大大的中華民國國旗

電影內容要符合時空背景.

所以我認為克林依斯威特本身除了很貼近共和黨極保守派主張

未必,
他拍了兩部硫磺島的電影,酸了美國人一頓,
還有一部關於種族歧視的作品,
一點都不像極端保守派.

把共產黨統治下彼此猜忌肅殺氛圍, 描述得淋漓盡致,
所以克林伊斯威特很了解以前共產黨的模樣

那年頭的電影都是這樣拍,
描述蘇聯的書籍在美國應該不少見,
真要找資料不怕沒有.
更何況,這種「宮鬥戲碼」可以從西西里島黑道家族一路套到遙遠遙遠的銀河帝國.......
redshoulder wrote:
韓戰以美國總統杜魯門(恕刪)

就算是真正小兒科的格瑞納達「戰役」,
都有拍過電影.

不過,這場戰役在當時被媒體吹上了天,
美軍重整後拿這個地方的不長眼革命政府祭了旗..........
取向不一樣吧
cckm wrote:
電影內容要符合時空背景
.

符合時空背景?
1.台灣與南非的元首互訪不會伴隨著經貿談判?
2,還是說經貿談判會場沒有雙方國旗?

另外退一步講
假設那一段若真部份不符時空背景
你大概不知道
真人真事電影不符時空背景根本就家常便飯
在好萊塢, 連含金(史實)量最高的Based on true story ,
八成以上此類電影都有不符史實的現象
早已不稀奇了
例如克林•伊斯威特2014電影"美國狙擊手"
根本就沒反一的角色「穆斯塔法」
男主角根本就沒殺死這虛構角色
"部份不符史實", 本就是好萊塢真人真事電影常態
更別講學自好萊塢這惡習的葉問系列了

cckm wrote:
未必,
他拍了兩部硫磺島的電影,酸了美國人一頓,
還有一部關於種族歧視的作品,
一點都不像極端保守派

那是比較久的電影了, 也不算反戰
更非最後期的電影
你以為克林•伊斯威特就像他的電影"美國狙擊手"的男主角一樣
是個純粹保守死硬派?
克伯拍出"美國狙擊手"這男主角不可理喻的一面
表示克伯也知道這種傳統死硬派的思維已到食古不化
他"最核心思想"很貼近保守派, 沒照單全收, 他有反思能力

另舉例反駁你
2014年"美國狙擊手"與之後的電影
都比較偏向平民英雄與平凡中見偉大
如都是有股振奮美國精神的跡象
故我推測他是個能了解其他立場者開明或溫合的保守派
不然他有百分百的提材選擇能力
怎不拍揭發小布希發動反恐戰爭黑幕的電影, 來扯共和黨後腿?

cckm wrote:
那年頭的電影都是這樣拍,
描述蘇聯的書籍在美國應該不少見,
真要找資料不怕沒有

.
克伯從小成長於1940-1950「麥卡錫主義」年代
那年代就是個恐共的年代,他又是共和黨員
克伯成長於院遠早過你所說的那些書籍吧
你要說克伯要看了1960年代以後的書籍與電影才知道共產黨肅殺的一面
我還真不相信

由克伯四五十年來的電影

都完全沒有提到中共
倒是有演到台灣與國旗
這是事實
我只能大膽推測, 他對台灣比中共還友好
elfwong wrote:
那年代就是個恐共的年代,他又是共和黨員
克伯成長於院遠早過你所說的那些書籍吧

支持共和黨不表示就是麥卡錫主義者,
當然,或許他是,個人沒研究過.
開第一槍推倒麥卡錫主義的還是某個在國會作證的美軍將領.
蘇聯在史達林死後,政治上就開放許多,
想知道蘇聯內幕沒那麼困難.
更何況誰知道電影內容是真的還是假的???

不然他有百分百的提材選擇能力
怎不拍揭發小布希發動反恐戰爭黑幕的電影, 來扯共和黨後腿?

他和共和黨又沒仇,
美國是柔性政黨,所謂共和黨員也就是政黨傾向偏共和黨的一般平民百姓.
政黨在美國沒那麼重要.
嘲笑小布希發動戰爭的電影可多了,
好萊塢百無禁忌.

由克伯四五十年來的電影
都完全沒有提到中共
倒是有演到台灣與國旗

他是老一派的美國人,
但不是川普信徒一類的極端保守派,
硫磺島戰役在美國人心中具有相當崇高的地位,
敢從日本人角度看事情還酸美國人一頓,
不是極端保守主義者會做的事.

你要說克伯要看了1960年代以後的書籍與電影才知道共產黨肅殺的一面
我還真不相信

不看資料就論定共產黨肅殺,
和當年一票相信共黨革命的天真美國人其實沒兩樣.

那是比較久的電影了, 也不算反戰

這兩部片就是反戰電影,
反思戰爭的電影,
不同於大多戰爭電影的英雄主義,
而是從人性/人道角度看戰爭,
這才是他作品的一貫精神.......
cckm wrote:
支持共和黨不表示就是麥卡錫主義者,
當然,或許他是,個人沒研究過.
開第一槍推倒麥卡錫主義的還是某個在國會作證的美軍將領.
蘇聯在史達林死後,政治上就開放許多,
想知道蘇聯內幕沒那麼困難.
更何況誰知道電影內容是真的還是假的???

我沒說克伯是麥卡錫主義者, 你不要看錯文章
我是說他在那環境氛圍的媒體社會長大,多少都會受到影響, 尤其他還是共和黨員
就像以前中年以上的台灣民眾,會受到愛國反共教育的影響,認同感與年輕一代就不太一樣
例如出身國民黨家庭的中年以上的人就跟現在年輕人不一樣的可能性就增加不少
就算是現在, 心裡深處還是可能會有極少部分的殘留, 影響了思維
所以這就是中小學教育的重要, 執政者都必須主導調整中小學教科書的方向到有利自己政黨的方向

史達林死後,蘇聯人民就像西方國家一樣開放? 哪有可能?
克伯自導自演電影火狐狸是小說改編,對蘇聯社會的肅殺描寫,我認為很貼切,你若認為不貼切
那請說來聽聽
cckm wrote:
他和共和黨又沒仇,
美國是柔性政黨,所謂共和黨員也就是政黨傾向偏共和黨的一般平民百姓.
政黨在美國沒那麼重要.
嘲笑小布希發動戰爭的電影可多了,
好萊塢百無禁忌.


嘲笑小布希發動戰爭的電影可多了, 誰不知道?
好萊塢圈本來就是主流多偏民主黨
克伯是共和黨員,當然不會去拍扯共和黨後腿的電影


cckm wrote:
他是老一派的美國人,
但不是川普信徒一類的極端保守派,
硫磺島戰役在美國人心中具有相當崇高的地位,
敢從日本人角度看事情還酸美國人一頓,
不是極端保守主義者會做的事.



那兩部電影從雙方角度來看戰爭的創傷
算是均衡呈現
人很難用二分法劃分, 大部分人主張立場本來就不是純粹的某某主義
你卻認為我二分化了克伯, 你會錯意了!
我從別的方面來推測其"核心思維"是老一派保守思維
就不是說他是個全面性食古不化的保守派

我不是提了美國狙擊手的男主角?
克伯就呈現男主角個性食古不化缺陷
也代表克伯知道自己絕不是純度百分百的這種人

但是其核心思想就是受保守派影響
證據就是"2014年美國狙擊手與之後"的電影題材
人老了,總要回歸自己心裡深處得聲音來拍電影

cckm wrote:
不看資料就論定共產黨肅殺,
和當年一票相信共黨革命的天真美國人其實沒兩樣.


你說共產黨不肅殺?
你在講現在吧,我說的可是1950-1970年代
原來大家都被中小學教科書騙了? 你可以在此教育一下大家
我想天真的應該是你了
elfwong wrote:
測伯自導自演電影火狐狸是小說改編,對蘇聯社會的肅殺描寫,我認為很貼切,你若認為不貼切
那請說來聽聽

沒說它貼不貼切,只是說當時要了解蘇聯內幕不是件困難的事.

史達林死後,蘇聯人民就像西方國家一樣開放? 哪有可能?

史達林死後,蘇聯的確開放許多,
送進勞改營的人變少了,
為「業績」胡亂抓人的國安和司法制度也有了改善,
把某些人驅除出境慢慢開始取代一律槍決或送勞改營.
當然,和一般認知的「開放」有很大差距.

像西方國家一樣?那是您自個兒補的.

那兩部電影從雙方角度來看戰爭的創傷
算是均衡呈現

戰爭創傷本身就是反戰電影的主題,
一部片講硫磺島日軍的無奈,
另一部說的是美軍勝利光環下的政治陰暗面.
倒不是美日各賞一巴掌或各摸個頭的均衡呈現.

原來大家都被中小學教科書騙了? 你可以在此教育一下大家

這事可問問促轉會,看他們怎麼說.
當年的國內的「自由民主人士」各個以嘲笑政治教科書崇憬老共為榮,
哪需要旁人插手.

我想天真的應該是你了

當年美國有不少對共產革命抱有期待的人,
所以麥帥這種死硬派才會惹人厭,
這和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執政未必相關,
介入越戰的是民主黨,拋棄南越的卻是共和黨總統..........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