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侏羅紀世界(系列)小感想(無雷)


ca90024 wrote:
請問您所謂的彩蛋是...(恕刪)


是說致敬的彩蛋(驚喜)的意思拉

這次侏儸紀並沒有片尾字幕的彩蛋

cksh 505 28 wrote:
當然,唯一可取之處是讓當時的人們了解暴龍不是最大的肉食性恐龍(棘龍、南方巨獸龍、鯊齒龍比較大),...(恕刪)




這張圖照體型大小排列獸腳亞目下各屬最大型肉食恐龍個體:
1. 棘龍: 棘龍科, 白堊紀中期
2. 南方巨獸龍: 鯊齒龍科, 白堊紀晚期
3. 鯊齒龍: 鯊齒龍科, 白堊紀中期
4. 暴龍: 暴龍科, 白堊紀晚期
5. 高棘龍: 鯊齒龍科, 白堊紀早期
6. 馬普龍: 鯊齒龍科, 白堊紀晚期
7. 似鱷龍: 棘龍科, 白堊紀早期
8. 蠻龍: 斑龍科, 侏儸紀晚期
9. 亞伯達龍: 暴龍科, 白堊紀晚期
10. 食肉牛龍: 亞伯龍科, 白堊紀晚期
11. 異特龍: 異特龍科, 侏儸紀晚期
12. 三角洲奔龍: 角鼻龍下目, 白堊紀晚期
13. 角鼻龍: 角鼻龍科, 侏儸紀晚期
14. 新獵龍: 新獵龍科, 白堊紀早期
15. 皺褶龍: 亞伯龍科, 白堊紀晚期
16. 雙脊龍: 雙脊龍科, 侏儸紀早期
17. 矮暴龍: 暴龍科, 白堊紀晚期

在分類學上, 鯊齒龍科, 異特龍科與新獵龍科同屬於異特龍超科(Allosauroidea); 亞伯龍科與角鼻龍科同屬於角鼻龍下目(Ceratosauria); 斑龍科與棘龍科同屬於棘龍超科(Spniosauroidea). 整體來說是棘龍類首先在侏儸紀晚期與白堊紀早期巨大化; 而異特龍類, 暴龍類與角鼻龍類在白堊紀彗星撞地球前也都巨大化了.

此外, 出土於蒙古的兩大怪獸鐮刀龍巨盜龍因為食性不甚相同, 僅列入參考.
redshoulder wrote:
這張圖照體型大小排...(恕刪)

這張圖真不錯
感謝分享!

「亞伯龍科與角鼻龍科同屬於角鼻龍下目」
差一點就看成暴龍科的亞伯達龍
亞伯龍科是阿貝利龍科Abelisauridae吧

「整體來說是棘龍類首先在侏儸紀晚期與白堊紀早期巨大化; 而異特龍類, 暴龍類與角鼻龍類在白堊紀彗星撞地球前也都巨大化了.」
這句話時間點有一點看不懂
棘龍在侏儸紀及白堊紀早期剛開始是還沒出現的
到白堊紀早期的中段才出現
而異特龍、角鼻龍出現都較棘龍和暴龍早
且在侏羅紀晚期及白堊紀早期就消失了
和白堊紀晚期出現的暴龍科應該時間點不同

演化中的巨大化雖常可見到
因為巨大化確實擁有不少好處
但應不見得需將其視為趨勢
因爲不同類群物種演化有不同選汰壓力
不是所有都一定會大型化

暴龍的巨大化應該比起其他更令人感興趣
因為同類群的虛骨龍類原來體型不算大

redshoulder wrote:
這張圖照體型大小排...(恕刪)

另外
因為所有恐龍復原圖都是在有限化石下推論出的
所以體型大小有時誤差極大
像身長身高差個2、3公尺都有可能

而誰最大誰最強一直都是有人矚目的問題
體型大一定強嗎?
像鯊齒龍來說
以圖片看來體型實在不小頭也蠻大的
但是因爲頭骨結構較纖細的關係
嘴部咬合力會相對較低
而獵食主以鋒利牙齒去切割
如果巨獸相鬥時可能較不利
所以之前看過有人比較主要在於暴龍、棘龍和南方巨獸龍三者
暴龍那粗壯的骨骼一直令人印象深刻
咬合力應該是冠軍吧
所以還不少人支持暴龍
有一些比較應無法在體型大小圖上顯現

Cloudy Shiau wrote:
「整體來說是棘龍類首先在侏儸紀晚期與白堊紀早期巨大化; 而異特龍類, 暴龍類與角鼻龍類在白堊紀彗星撞地球前也都巨大化了.」
這句話時間點有一點看不懂
棘龍在侏儸紀及白堊紀早期剛開始是還沒出現的
到白堊紀早期的中段才出現
而異特龍、角鼻龍出現都較棘龍和暴龍早
且在侏羅紀晚期及白堊紀早期就消失了
和白堊紀晚期出現的暴龍科應該時間點不同...(恕刪)


在分類學上, 亞目到科之間還有下目與超科. 文中已提到幾個科之間的親緣性. 舉例而言, 侏儸紀晚期的斑龍科與白堊紀前中期的棘龍科同屬斑龍超科(Megalosauroidea; 異名棘龍超科Spinosauroidea), 顯示在分類上它們較其他科親近. 所以文中將這些統稱為棘龍類. 其他皆同. 從科的上一階來看, 各族群演化上的巨大化趨勢和考古時間點似乎真有那麼一回事...
Cloudy Shiau wrote:
暴龍的巨大化應該比起其他更令人感興趣
因為同類群的虛骨龍類原來體型不算大...(恕刪)


大大提到的虛骨龍類(Coelurosauria)是獸腳亞目下的一個分類支(Clade), 包括暴龍類, 似鳥龍類, 鐮刀龍類, 偷蛋龍類以及現存的鳥類等等. 演化樹參考下圖.



Clade在分類學上的概念是下屬所有物種都有同一先祖. 若以下圖獸腳亞目的演化樹來看, 與虛骨龍類相當的分支(親緣關係由近至遠): 肉食龍下目, 斑龍/棘龍超科, 角鼻龍下目也皆有巨大化個體, 也皆應有各自小型的先祖. 這應該不是虛骨龍類所獨有的現象.

redshoulder wrote:
在分類學上, 亞目...(恕刪)

我想說的就是雖然可能在不同分類群都有巨大化的例子
但那不代表巨大化就是趨勢
因為不是所有分類群的末端(terminal)就都是最巨大化的物種
只是大家都把興趣放在大型物種上而已
因為巨大化有其優點
所以在不同分類群中看到巨大化的例子是很正常的

簡單舉個例子
腦容量越來越大是演化[必然趨勢]?
在演化解釋上
我比較傾向新物種需要有比現有物種更不一樣的能力或更高的智商
才有機會擠進新的生態區位niche中
像魚演化出已經經過多少年了
它們和人一樣都還活的好好的(希望以後也活的下去,唉)
不一定要更聰明吧?

[類]是個非正式的分類群
但是自行分類會造成誤解
棘龍類?
若你要把棘龍和班龍等類群放在一起
一般說法不會是棘龍類
而該是斑龍類(超科)吧?
應該從基底basal去稱呼這個分支clade吧?

像你把異特龍、角鼻龍和暴龍放一起討論巨大化這回事?
這三個類群中就夾著好幾個其他分類群(體型相對較小的)
所以我會看不懂時間點和分類群的關聯
redshoulder wrote:
大大提到的虛骨龍類...(恕刪)

我沒有說暴龍巨大化是特有
我是說暴龍在虛骨龍類巨大化特別
是因為在以前化石證據較少時
暴龍親源關係一直不太確定
以體型不會有人會把暴龍與虛骨龍和盜龍類聯想在一起
即使是暴龍超科中其他的帝龍、始暴龍、暴蜥伏龍
體型都不大
當然體型不是也不該演化分類的依據
只是覺得有趣

Cloudy Shiau wrote:
[類]是個非正式的分類群
但是自行分類會造成誤解
棘龍類?
若你要把棘龍和班龍等類群放在一起
一般說法不會是棘龍類
而該是斑龍類(超科)吧?
應該從基底basal去稱呼這個分支clade吧?...(恕刪)


首先要澄清的是棘龍超科(Spinosauroidea, Stromer, 1915) == 斑龍超科(Megalosauroidea, Huxley, 1889) == 蠻龍超科(Torvosauroidea, Nopcsa, 1915), 彼此只是正名異名的關係, 而且尚未定論, 目前都選著用. 演化樹顯示親緣相近的棘龍與斑龍都是basal Tentanurae (堅尾龍類), 與後面那群包含異特龍類, 暴龍類, 鳥類的Avetheropoda (鳥獸腳類)都是同源. 然而若用堅尾龍類來統稱這些物種, 就只能跟角鼻龍類或更原始的獸腳亞目恐龍做區別了. 另外, 這系譜百分百絕對不是小子我照自己的喜好來分類命名的... 我哪來的學術地位...

Cloudy Shiau wrote:
像你把異特龍、角鼻龍和暴龍放一起討論巨大化這回事?
這三個類群中就夾著好幾個其他分類群(體型相對較小的)
所以我會看不懂時間點和分類群的關聯
...(恕刪)


這其實就像當我們說現代鯨類巨大化到藍鯨這麼大時, 各種尺寸不同親緣遠近不同的鬚鯨齒鯨也是同時悠遊五大洋呀...
Cloudy Shiau wrote:
即使是暴龍超科中其他的帝龍、始暴龍、暴蜥伏龍
體型都不大...(恕刪)


補充一下大大, 圖片不清楚, 加減看...

暴龍超科



暴龍科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