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xFan1999 wrote:
哥來哥去的煩死了
用語都被別人同化了還好意思說別人low
我看你只是自high
大陸人士,是不會自稱「哥」的!
這是我親身的經驗~
至於「哥」的用字,
是來自於台灣媒體工作室(台灣人自己..)喜歡翻韓劇口譯時,喜歡在那邊「哥」來「哥」去的!

最近會喜歡用這個字,
是因為不久前老同學聚會,才知道一個女性友人參與翻譯,賺取外快~
在餐會中,大家在那邊揶揄!
我也就拿來一併揶揄這位大陸人兄了!

至於樓上這位小朋友,
如果對一件事情不能有比較詳細的了解,卻能大放厥詞!
說真的,
跟對岸一起同化的.... 應該是你的智商能力了!

『法律,是保戶懂法律的人!不是保護每一個人!』如果需要法律諮詢,只有付費,沒有免費~ 一 一+
如果有花時間去觀察大陸各論壇發表的文章,凡是涉及到立場的問題,一般都會說的比較含蓄.至少到現在,言論的箝制還是存在的.過度的吹捧臺灣有多好不是他們該有的態度.
所以他們恭維你可不一定是真的誇獎你.說你不好也不一定就是壞.字面上的意思和要表達的真正意思往往相反.
我們看曾文在文章頭和文章尾都拿范冰冰經紀人拿了飯店吹風機做話題,顯然要凸顯兩岸思維的不同.
對范冰冰來說,吹風機值幾個錢,老娘拿了是賞你的臉.明天員工一人發一台,你金馬獎屌個甚麼勁的.
我們當然知道金馬組委會追回吹風機並不是價錢的問題,不過這就得罪了來賓了.
作者對金馬獎是有做功課的,誰還記得前兩屆有甚麼片參加競賽的.作者還找出來看,顯然不是隨便發文的.
不過作者所列的三個評判尺度,我倒是覺得格局小了,而且觀點也很不"專業".
終究,也就是一家之言,我認為褒勝於貶.
現在都已經是地球村了, 還在分那些人是哪些地方的人嗎? 很多質量很好的影片都已經是各方電影人都參與製作和導演和演出了.
真的國際化, 邀請具有國際化眼光的任何地方的經驗人士來參與或評審, 才能讓金馬獎真正成為影視人重視的獎項.
別再關起門自己玩了.
金馬奬歷屆提名和獲獎之名單 (WiKi)
自己觀點: 以 2013 年為例, "郊遊" 一片可真是跌破眼鏡啊, 以一部微電影的內容, 硬是拍成一部正常電影時間長度的影片, 竟然還獲獎. 沒看過一部電影可以拍一個人吃便當, 幾乎從開始吃拍到吃完, 單一鏡頭. 唉. (很抱歉, 直接點名.)
真的不要因為是主辦單位在哪裡, 就一定要有主辦單位所在地的影片或電影人必須要得獎. 必須小心劣幣逐良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