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是夢太大台灣人做不起?還是台灣人連夢都做不起?」臺灣的夢工廠呢?(9/21更新)


殘翼 wrote:
應該是"帶一片風景走...(恕刪)

喔喔!的確是電視劇的程度而已
殘翼 wrote:
應該是"帶一片風景走...(恕刪)


對... 應該下檔了。 (侯小姐 還真的演得不錯 )
票房記得還不錯,但...不曉得有沒有回饋給相關復健機構

此部電影劇情 日本連續劇、電影..等都做過。

我只能講,如果你經歷過朱延平抄襲國外電影、甚至連金牌警校軍的劇情幾乎全抄還能賣座的時代,你就能體會,台灣的電影人才被埋沒以及無法培育出優秀的人才,跟早期某些賣座的大導演脫不了關係。

所幸長期以來還有些演員及電影工作者不放棄,不然國片早就死了。
seatree wrote:
我只能講,如果你經歷...(恕刪)


台灣不適合發展電影啦,如果要發展,也只能跟香港一樣。

基本上就是,我們這邊多數人沒有藝術細胞。當一部電影剛上映時,論壇就會多出一堆論調,像是電影做得很爛啦、特效很鳥啦、劇情不好等等的。罵完之後就會出現很多「粉絲」,力挺爛片。但是說句實話,並沒有所謂的「爛電影」,只有好看跟不好看而已。畢竟人家都已經把片拍出來了,心血都有了,說人家拍得很爛,也太超過。

所以現在台灣主流電影幾乎都是商業片的天下,因為商業片比較好引進。國片的話,是比較好上映當院線片。商業片的好處就是,看一看,爽一爽,不用太怎麼去比較。
一直無法理解港片(商業片)為什麼能一部接一部的拍
國片卻要好一陣子才有稍微像樣一點的商業片?
前面有人說台灣都是一窩蜂的重複爛梗抄襲
港片何嘗不是?無間道一出~甚麼無間都來了~也一堆衍生的類似電影像是門徒之類
功夫一紅了~~有多少港片用裡面的梗?包租公包租婆也出現在每一部電影裡
保持通話更是直接翻拍玩命手機(手機從Nokia變成Motorola XD)
更別說陰陽路都可以拍個19集?
要是真的那麼沒有市場,這些怎麼拍出來的?
別跟我說台灣觀眾比較有水準啊XD

話說港片也不少好片啊,只是都是在第四台看到的XD
像是早期的鍾無艷,家有河東獅,我的左眼看到鬼
近期吳彥祖跟古天樂搭檔的槍王之王,竊聽風雲,單身男女
我也是會考慮進電影院看的啊(不過我都不知道台灣有上映=.=a)
台灣的商業片跟這些比起來真的輸了XD
香港電影的題材很多樣化
殭屍片、賭片、三級片、無厘頭、警匪片...一直到近期又開始拍武打片
同樣是跟風可是港片也有政府支持
而且可以賣到內地去
現在的港片更是大量引進內地資金
置入性行銷比比皆是

台灣有好一陣子都在拍同志片......
alex6225 wrote:
香港電影的題材很多樣...(恕刪)


對啊,拍同志片,結果也沒拍的比日本少數有正常劇情的同志A片好....

搞笑...
小弟以一位愛看電影的觀眾角度來說好了,記得小時候台灣拍過許多很棒的電影,鄭進一的鬼故事、醜探七個半、魯冰花等等,劇本好、演員優,但台灣的慣例就像大同國貨一樣撐不了多久,有種一時興起的感覺。
總之,起頭難、維持下去更難啊!
台灣加油!!
scatman wrote:
前面有人說台灣都是一窩蜂的重複爛梗抄襲
港片何嘗不是?無間道一出~甚麼無間都來了~也一堆衍生的類似電影像是門徒之類
抄爛梗才是商業片真正的成功模式
哪來這麼多新劇本、新內容、角色設定
只有能把好的老劇本拿來不斷翻拍,才是商業片真正的成功之道
就像阿凡達,多少人說他的劇情老套,但成功的包裝和導入新技術讓它成功
爛梗就是因為這種故事內容歷久彌新,觀眾看過多少次都還會買單,才會一拍再拍
與其冒險拍新的劇情,還不如保守一點拿舊故事包裝一下再拍,比較合乎商業利益吧

台灣的電影,目前似乎就是少了這種爛梗新拍的能力
觀眾們也相當挑剔,有一點點相似的部分就批判為抄襲
商業片還沒用上爛梗賺一些穩定利潤,就被要求不斷投入資金冒險創造新故事
這幾年的運氣還不錯,一些過去沒拍的題材被國內觀眾接受
不過呢,如果熱潮過了,找不到有新意又能吸引觀眾的題材
國片市場不知是否又會回到低潮

個人覺得"雞排英雄"就算是蠻成功的爛梗新拍
即便我不覺得故事內容有深度、特效聲光也不夠
但結合當時議題重包裝後搭配宣傳行銷,以及可以接受的劇情和笑料
如果能夠仿照這種模式,找到一般商業片和大成本電影的規律
台灣電影應該比較有機會維持成長
一個中文,各自表述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