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父後七日」電影 vs 原著小說個人感想

低調憲 wrote:
小弟我是沒去看過散文...(恕刪)

某種想法吧 個人倒是覺得南部深遠的文化底蘊摸不透
例如吃過20道菜的婚宴 半場還要休息
例如以前常在台南晃 卻覺得某鄉似乎很少被提及
後來才知道該鄉2/3是平埔族
台南市幾乎全市都可以當文化遺產
老師說以前水溝蓋可能是幾百年前的石碑
說起外貿 南部可能在幾百年前就和南洋外貿了
低調憲 wrote:
光是在電影中,演員的服飾,就可以看出差異性,
一邊是光鮮亮麗,一邊是內衣道地南部服飾~
~...(恕刪)



然後呢??光鮮亮麗就是優越?道地南部服飾就是貶低?
我覺得是自卑心作祟比較明顯
低調憲 wrote:
看北部人怎麼去笑看南部的文化本質!!!...(恕刪)

台灣喪禮還有分南北部?
要請孝女..台北也有啊
南部就沒格調??

衣著也可以扯??

低調憲 wrote:
多數人怎可能會去放低身段去看那種片呢?


那如果我看迷片....要用何身段??
傳教士身段
吃小菜.喝小酒.打小牌.摸小手.騎小車....看看小電................................................視!


我覺得不錯看...
導演因該在剪一版完整流程來當教材

大頭欽 wrote:
導演因該在剪一版完整流程來當教材...(恕刪)

哪一類的教材
【天使蕃茄魚】  置高後才瞭解,世上月圓月缺,只是錯覺……
在地的喪禮文化,
在地厝邊頭尾.親戚朋友的生活方式,
有一點海角7號的人親土親味,
更帶有孩子懷念至親的哀傷味...
看完這片,
我想,
曾經家中有喪失至親的人,感觸會特別多吧?
對於已經往生親人的的懷念,又湧上心頭,眼眶微濕.....
有靈異過敏體質的人還真不少...

電影裡沒交代的,都可以自動靠靈異感應腦內補完。




看個電影也可以準備開始戰南北,

m,草根性,愛呆灣,這一切都是萬惡作者的陰謀啦!





本草綱目記載「__沒藥醫」...






台灣啊,台灣,

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這樣子呢?

失去了過往的單純美好...
我覺得這部還真不適合在家中看~ (要看也要關小聲點)

可能我比較保守吧!
教壞小孩+觸楣頭+可能被家中長輩打+鄰居以為你家在幹嘛
我沒看過書, 不過這部電還不錯, 我想起我阿公過世時那一堆繁文縟節

一個至親的人死去對你來說究竟是什麼?
原本的難過
原本思念
被一堆堆所謂喪事規則, 給磨掉與麻痺

雖然是種傳統, 但那些儀式是否真有必要!!!???
儀式到底為了死去的人
還是為了要給活著的人一種慰藉!?

當你偶爾想起, 睹物思人所留下的眼淚那種情感的流露那對你來說才是真有意義的
而不是
那一排排花圈
一堆紙錢紙房紙車
一堆的罐頭塔
和非常多名人前來的弔唁
還有真的會累死人的眾多儀式與規定

勾起童年往事!台灣傳統喪事確實是如此、電影算是很含序表達了,現在都會新生代可能無法感受到電影情節、而產生共鳴!還有一些網友、因不了解台灣文化而亂吠!扯上省籍情結、真是可悲可笑!個人認為是部不溫不火的好電影!但古老習俗並非就是好的承傅!該改進的陋習、必改之!以適應現代社風!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