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艋舺是政府媒體猛打行銷廣告,所以首週票房才會衝很高但是看過的評價好像也普普,每個演員的人氣也比海角旺但是海角七號不一樣,一部原本沒啥人鳥的國片是靠一些有看過的人,評價很好口耳相傳,票房才逐漸拉高後勁十足,艋舺票房想衝破海角,引趴絲撥,
其實海角的票房真的是被拱起來的好像沒去看就跟不上流行,其實海角真的不是一部"神作"就是一部通俗的小品電影。但是又充滿台灣人文的共鳴。前一個月去看的人就像路上撿到兩百塊的人,會很驚喜之後去看的人就像要領年終獎金的人,拿到紅包裡頭包兩百塊,會很冏這不過是一個被媒體拱出來的刻板印象罷了。看看後來的海角效應,和一堆叫罵的網友真心覺得艋舺還是站穩自己的腳步會比較好省得拿來做比較。
既然談到海角七號,在此提供一些資訊供大家參考,即使在台灣已經獲取了口碑跟票房空前的成功,在某些人口中仍是端不上檯面的國片,到底在大眾眼中的評價定位如何:在中國最大的電影討論網站-豆瓣,截至此刻給予海角評價共有82418人,其中給五顆星的佔22.8%,給四顆星佔42.9%,也就是說65.7%的人對這部電影有非常正面的評價,不喜歡這部電影的人呢?給1顆星的1%,2顆星的4.4%,合計5.4%.我花了不少時間去瀏覽中國網友對海角的評論,讓我同時感受到不意外與意外,海角中對於人性基本的共通情感與感受的著墨,放諸四海皆準,中國網友高比例的共鳴並不讓我意外,令我意外的是,在生活體驗與社會價值觀有差異的情況下,很多中國網友對海角感應的深度與廣度屢屢令我驚訝,在瀏覽大量的評論之餘也察覺到中國網友的文字表達能力平均是高於台灣的,其中有一篇短評的幾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我們北京所堅持的統一大業在這部電影面前顯的特別荒謬,如同也看過海角的友人說的:就讓他們自在的生活著吧..."可以讓普遍奉統一大業為圭臬的中國人產生這樣的想法與感嘆,一部電影能發揮的影響力真的不容小覻....目前海角正在日本road show性質的上映中,陸續於日本九大區域以小規模戲院單廳上映,並沒有大規模的商演,由於對日本電影世界的缺乏認識,我只能提供奇摩日本電影討論區的評論以供參考,目前給予評價的人有73人,給五顆星46.6%,給四顆星21.9%,合計給予正面評價為68.5%,跟中國網友的比例非常接近,給一顆星1.4%,2顆星9.6%,合計11%,另外我還瀏覽了不少日本網友的部落格觀影心得以補強過少的抽樣比例.綜合以上,可得不管在中國或者日本對於海角七號給予正面評價都有接近7成的高比例,但以評論內容而言,中國人對海角的感受普遍是比日本人來的深刻且更接近台灣人的...回頭來談艋舺,基本上我定論他是部成功的商業電影,不管在卡司,題材的話題性,宣傳手法與規模,都是台灣近年來絕無僅有的國片,電影本身絕對是娛樂性十足,又有感性的橋段,看完我一點都沒有"幹..被騙錢了..."的感覺,不管最後他的票房能不能超越海角七號,我都樂於見到台灣可以有越來越多純粹的商業片可以獲致商業上的成功,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電影市場,讓台灣的電影工業慢慢的活過來,另外我也奉勸大家,艋舺是一部以黑道為背景來敘述青澀青春與成長創傷的電影,這種題材絕對少不了髒話,暴力,情色等內容,不能接受的真的不要去看,反正同檔還有一部絕對不會說髒話的至聖先師片,千萬不要沒事拿著道德的大帽子去扣藝術創作...那真的很讓人倒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