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ipiranha wrote:
...不過現在只有郭富城可以選...(恕刪)
若「葉問」第二集真的找郭富城飾演李小龍,不知道會不會和"師母"發生不倫戀?
秋水 wrote:
...上面很多文章都沒提到,
詠春長時間被視為「女人拳」,女人才打的。
上中下三路,詠春腳法只攻中下,而且是近身纏鬥才用。
因為詠春拳本身的限制,要說是最強的功夫有點...(恕刪)
我也曾聽一位練拳的長輩講過詠春拳被視為「女人拳」,但說法有點不同;詠春拳講求反應敏捷,注重技巧而非力量取勝,其強調捨力(捨棄拙力)、卸力(卸去來力)、借力(借用他力),配合下盤使勁,以肘、腕、膝等處關節技扭轉對方的拳腳攻擊,來製造可趁之空隙;在一手格檔卸力的同時,另一手即可以進行反擊。(但要上下左右一起配合且關節技力量足以扭轉對方的拳腳方向,不經一番苦練是不成的)所以"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就讓他倒",在「葉問」電影中可以看到很多實例。
詠春拳攻擊走中門、打直線(直線是最短的距離),所以攻擊速度會比其他拳法快,加上其寸勁在將及對方身體時才用力(招式不用老,可靈活變招),可先用四指刺擊後立刻轉為拳尖,一回就能打兩拳;而詠春拳講「仇」字訣,主打人體要害,包括頭頂(含雙眼)、喉嚨、心窩及胯襠,打中對方時就能造成比較嚴重的傷害(尤其是吋勁造成的內傷),讓對方立即喪失反擊之力,可謂相當陰狠(因此一照面攻擊,就能很快結束)。所以有人認為詠春拳太邪,不夠光明正大,不像中國傳統武學講求「仁」字,因此詠春拳師多只家傳護身,不太公開授徒;包括葉問在香港教授期間,亦從來未有掛起招牌。葉問曾說過這是遵循袓訓,不可公開此套拳學。(維基百科還有寫到:「理由可能是這套拳學與太平天國或大成國之反清團伙三合會有關。恐怕後人遭到危險。」個人覺得僅供參考,畢竟當時滿清早就推翻、已處民國時期)
因詠春拳的攻擊特性,著重於近距離或小範圍的迅速突擊,攻的部位又多選要害,特別適合天生力氣就稍弱的女性,對心懷不軌的男性近身時有極大的攻擊效果,所以又叫「女人拳」。(另外亦有「五枚師太」傳授嚴詠春、「福建永春縣」或「福建少林永春」等源由的說法,也有說是因詠春拳的動作不夠舒展,其基礎動作"二字鉗羊馬"帶點女性的扭捏等緣故,有興趣的網友可以google一下)延伸來說,詠春拳師最怕同門,因為"你會的我也會",若招式的熟練度差不多,這時候就要比個人的寸勁和耐打力了。!(所以平時鍛鍊很重要!)
以上心得為與長輩閒聊時所摘錄及遐想,想進一步了解詠春拳的網友,也可以參考維基百科關於詠春拳的介紹,有更詳盡的敘述。
過去是經驗的累積。
未來是努力的結果。
現在則是成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