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xxid wrote:
台灣第一部空拍紀錄片...(恕刪)
片中旁白有提到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育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課題
沒有一定答案
只是端看如何去尋求一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點
而不是一味的壓榨台灣這塊土地 (人多 土地小 資源又不夠)
主要目的就是要我們去反思土地資源濫用的後果
透過空拍就是要警醒大家整體環境汙染濫用的嚴重性
這會讓子子孫孫享受不到這些美好事物
今天我們去電影院看"紀錄片"
不是要你去看他的表面聲光特效
而是要去關注更深層的反思與領悟
整體表現架構
拍台灣
美麗的一面 > 哀愁醜陋的一面 > 表現希望陽光的一面
將觀眾從一開始驚嘆到悲傷再將情緒拉回到希望的感覺作個完美的結束
也許在在某些部份音樂與影像表現得不夠協調
但整體表現絕對是國際水準
齊柏林導演有這種理想 相信下一部空拍只會更好更棒
到時還是會去電影院捧場


dixxid wrote:
台灣第一部空拍紀錄片...(恕刪)
其實在進戲院前,就已經聽說很多人的不滿...
旁白、字幕甚至配樂,連玉山小朋友都有人批評...
可是等進去看才發現,這些都是觀點不同的問題...
如果你夠關心台灣,常看一些"MIT台灣誌"、"用心看台灣"、"草地狀元"等,
你會知道影片中很多地方的地名...
如果你看了之後不知道,就請你以後多關心台灣這片土地,
或許幾年後,你在看到這部紀錄片在第四台重播,你就會有不同的體悟..
其實看完後,有另外一個想法,台灣有很多的地方,空拍起來都很像,
幹嘛一定要標地點??看到某一個畫面,或許就是自己家周圍的寫照,
不標,不是更有想像空間呢??
吳導的旁白事故意設計的,主要是"點到為止",希望觀眾能多多思考,
而不是像上課看教材,填鴨式的灌東西...
至於配樂,就見仁見智,就跟同一首歌,有人嫌吵,有人覺得不夠HING,這個我覺得主觀意識很強...
但是如果單純從音樂的品質來說,我覺得是很棒的..
不管事音樂的"氣勢"、"氣度"都是其他國片難以比擬的...
我應該還會進場看第二次,因為影片想表達意念太深刻,
第一次看完,覺得太快,很多東西來不及吸收消化,
就跟當初看"海角七號"一樣,也是看了2~3才吸收完...
下次去看,票房應該已經"破億"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