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xxid wrote:
台灣第一部空拍紀錄片...(恕刪)
版主的分享與我心有戚戚焉,也很驚訝有人和有我一樣的看法。
從年初換了高畫質電視可以直接用它看Youtube之後,就開始關注齊柏林,包括他的TED演講以及他的阿布公司的作品。我肯定導演以空中攝影來製作影片的創意,以及他希望台灣更好的心意。可是他的素人背景,導致出來的效果就是不夠細膩。
本片並沒有大幅超越他歷來作品的格局,雖然明知片中一定會有批判的一面,但本片事前的宣傳都是著重在台灣之美,所以進去電影院中看到那麼大量的現代文明污染及破壞,還是覺得有些訝異。而從那個過長而不知所云的片頭,我就預見今天所花的錢就是來贊助的。
我的觀感還包括:
1.視覺效果
也許是攝影機不夠高階,整部電影的畫面不是焦距對得不大準,就是對得太集中,以致焦點以外就模糊及顏色失真。在家裡的高畫質電視上看很漂亮,但到了戲院,一放大,魔鬼都跑出來了。一旦視覺效果不好,怎麼有興趣再看下去。我睡了兩次,前面排觀眾也有人東倒西歪。
我曾懷疑是電影院的放映設備有問題,但我觀影的地方是美麗華大直,是台灣的頂級影院,且本片播映前的預告片畫面都十分清晰精準。
2.劇情及節奏
台灣的美景放得還不夠多。再者,應該是半個小時的片子就夠了,硬被拉長成一個半小時,以致結構鬆散,像蜻蜓點水般點來點去,一下講台灣的美,一下又講台灣的不美,然後又回過頭講台灣的美,看得很累。劇本的鋪陳也一樣無力,吳念真的口白,有時有,有時無,也是聽得很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3.配樂
只有片子開始不久,林慶台和女歌手的吟唱好聽。其餘有些地方,因為場景沒那麼大,但音樂過於激動,甚至破音了,所以會有「不然你是在High什麼」的納悶。至於片尾那首令人沸騰的布農族拍手歌,是引用既有歌曲,並非原創。
4.關於地名,我相信是製作上的疏失
片中出現的場景,剛開始有打地名,過了半小時四十分鐘,從龜山島以後就忘記打了。
同樣的,片子接近尾聲時提到了在苗栗和宜蘭二處以有機農法施作的田地,包括兩個案子的催生人物,都有提到。但緊接著,全片最高潮的小朋友登玉山,卻好像沒提在哪裡(很多人並不知道那是玉山),以及它背後的故事-馬校長要讓世界聽見玉山唱歌,那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只在另外製作的幕後花絮中提及。可是一部電影若要看了花絮才知道它要傳達的訊息,那麼沒看了花絮的人怎麼辦?
另外,關於那個大腳印,是如何製作出來的,是天然存在,還是人工製造出來?它的意義是什麼?一樣令我匪夷所思。
但話說回來,我當然是很肯定導演的努力,以及對台灣社會所帶來的貢獻,他幫我們現代人做了了不起的功課,我希望下一部作品的技巧能更加純熟。但純粹就觀影感受來談,以上就是我要說的。
freewillxlover wrote:
你應該是讀書人,因為...(恕刪)
我也是40多歲,看完沒有感動,反而感嘆!
影片講的山林濫墾,開採水泥,盜採砂石!
都是我們從前前念國中,高中教科書上所講的現象,到現在我都已經40多歲了,
這些現象還在,只不過地點換到其他地方了,山林濫墾,那些在山坡蓋了一堆高樓的地方有人知道是那裏嗎?尤其後段有一排房子外觀用色非常鮮艷,擺在在那裏卻非常突兀,讓我印象很深刻!
身為高雄人,對水泥開採造成的環境破壞,感受很深,原以為水泥產業已經消失了,原來沒有,他是移到花蓮
了,而且因為工具的改善,開採的面積比高雄的半屏山,及壽山更大!
砂石開採,以前也是存在高屏溪,但沒人敢動,因為大家都知道砂石業者牽扯到的利益是非常複雜的!
防波堤上的管線,是在林園,汕尾一代,超抽地下水,台灣一直存在,現在越來越嚴重!
目前,這部影片很受好評,很多企業,媒體也都包場,大家感覺很愛台灣,但著墨的地方,好像都是台灣多美,多美,,我跟大家說,地球都很美,台灣也不例外!
我覺得大多數的台灣人都選擇當鴕鳥,導演的用意是要大家看到台灣的哀愁,大於看到台灣的美麗,但是現在的現象,是大家都選擇看美麗,對哀愁視而不見,因為看哀愁一定會得罪很多人!
而整個社會都是只想當濫好人,所以才會說我看了這影片多感動,我是真的感動不出來,反而很罪過,又無奈!
雖然片尾安排兩位有理想的人士,想用自己的方式來保護這塊土地,但是在目前台灣走向財團化的現象,我是很悲觀的!
原本以為導演很愛高雄,因為片中出現很多高雄的畫面,到最後的贊助名單,我才恍然大悟!
這是一部妥協性很高的紀錄片!
真的要看紀錄片,應該去看吳乙峰的紀錄片才是!
viboyu wrote:
我也是40多歲,看完...(恕刪)
我想有時候我們需要的是要有人掀開那 {我們一切都OK的假面具}
而不是我們該怎麼做
因為怎麼做大家都知道吧
只是或許大家沒有親眼看到而覺得問題不是很嚴重不需要馬上解決(至少在我沒看到影片前我是這樣覺得)
這個影片可以當個引子讓我們看到現在的台灣真實的樣子----有些地方很漂亮但是也有被折騰到快爛掉的地方
至於怎麼解決才是正確的就讓生活在這片土地的"大家"來討論來做
我反而認為還好他沒有提出要怎麼做是好的,因為他是讓我們看見的專家卻不是應該解決問題的人
他能把問題拍出來給我們看就已經盡到責任了,要解決問題是你我每個人都要參與的事
---------------------------------
潛水太久 上浮透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