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kocdccab wrote:
可以舉例是跟哪部片一...(恕刪)
決戰猩球~
cowboytwn wrote:
就靠你包場買單了。
惱羞成怒、國王的新衣
節錄自由時報的新聞
揪團看片 有網友反胃
號召反媒體置入性行銷的前媒體記者黃哲斌,則在Facebook發文,宣告「絕對不看」。他指出:「看著訊息流一串串一蹦蹦揪人去看『賽德克.巴萊』,忽然覺得反胃。」他說:「無論什麼原因,一名消費者出於自由意志,公開拒絕消費一部商業電影(尤其是拿了很多納稅人資源的商業電影),竟若受到奇怪的質疑責難,這正是我想指出的不舒服現象,與其說我想抵制或逃離『賽』片,不如說我想抵制或逃離這種社會氛圍。」另有網友說:「好像不去看『賽』片就是不支持國片,不愛台灣,太奇怪了。」
)
amourhsu wrote:
以雾社事件为例: 赛德客族跟日本的相对背景环境,...
说穿了跟帮派的出气斗殴有啥不同(恕刪)
amourhsu wrote:
今天你們 yahoo 又说了啥(恕刪)
我是一个台南出生旅居美国念书现在人在上海...
mcwu0618 wrote:
霧社事件竟然是幫派鬥...(恕刪)
外灘畫報:有人認為《海角七號》是對日本統治的“感傷式的懷舊”,但你的《賽德克巴萊》其實是對日本統治尖銳的拒絕和反抗。你如何解釋這其中的矛盾?
魏德聖:世界本來就是在矛盾當中。我不是強調它的好或不好,我只是強調這個時代之下的人性。有人説《海角七號》是懷舊,但它緬懷的不是一個時代,緬懷的是那個情人。《賽德克巴萊》也是,他抗拒的也不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抗拒的是來統治這個地方的人。他想要恢復的是傳統的信仰,他要抵抗的是信仰不被磨滅,我可以失去我的身體,可以失去我的自由,但是我不能失去我的靈魂。
評論家喜歡説親日、抗日,而我的電影只是呼應人性,我對全世界每一個民族都沒有意見。有時候我們會憤怒的是,一個國家沒有辦法保護自己的人民,那我們要這種國家幹什麼?一個國家的強大只是為了欺負另外國家的人民,那我們要這種國家的強大幹什麼?我一直都站在人的角度上,最基本的,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都是由人組合起來的,只有從小處彰顯人性,大的(國家、民族)才會有光彩。大的是外殼,凸顯外殼幹什麼?裏面的活物呢?
資料來源:魏德聖:不要擔心失去已經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