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 wrote:
100分我,近期找了...(恕刪)
開版的的確是來亂的沒錯
但反駁的人也別講得好像台北人不會講台語...
在政治的話題只提醒一點..."別忘了幾年前台北縣台北市都曾經綠過"
台不台北決定了什麼? 台不台語決定了什麼? 國民黨又決定了什麼?
每個東西都狂熱地加上台不台, 黨不黨來當因素
那些只想討論事實的人,應該如何跟這種狂熱者溝通?
雖然在日治時代仍然有人能得到利益
但在農業社會的台灣, 太多數的台灣人都仍是在日本人的腳底下渡日
教育不只來自學校, 也來自家庭
除非經歷過那段歷史的長輩都不在小朋友面前說話
你說之前日本的形像是政治正確沒錯, 但正好, 就記錄與史料來看 , 它也是事實正確
我對親不親日不感興趣, 但看到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就很反感
怎麼與國際接軌!?
從頭看到尾,只有一開頭的那句"xxxxx台北"發音最標準.
這部片一開始導演就是用「最後一片」的心態來拍的,沒要打入什麼市場,就單純「國片」。
2.觀念太過於偏差!易誤導小孩,只要生氣就可以騎車到台灣島南端嗎?
電影應該正確的教導年輕人,遇到問題時,應該要向父母或是師長求助,
哪有砸吉他的道理!你說是吧!
當然不是,主角在台北混「十五年」、而且是成年人,就算他要用「走的」回家鄉,又干誰的屁事!?
向師長、父母求助是未成年人的專利,成年人還求助?!
別鬧了吧!
3.過於美化日據時代,誤導新一代的年輕人過去日本人在中國的醜態!
這就是意識型態了。
有沒有「美化」誰曉得?
你、我會曉得?那時代我還沒出生呢!
而且你說的是:在「中國」的醜態!(這裡是台灣啊!)
但是日據時代有很多老人家還是非常懷念啊!(醜化、美化?)
4.師生戀?擺明了就是日籍老師以自身之地位與聲望誘姦未成年少女,還是高山族的!
竟然還被美化?
電影咩!
戀情可以是美麗的。
不過就戰敗後要回日本的鬼子寫的信咩。
也許這鬼子是真愛這友子的......................誰曉得啊!
反正就電影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