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演員職業來說,更是如此。
在此之前,戲路無限寬廣,不管是撩人心魂的綠茶小妖精,還是戀愛腦傻白甜。
美,就足以。

石原里美,就是美到極致的代表。
即便是她,在30歲之後還靠美霸屏,觀眾也得看膩了。
好在,她是聰明的。
憑藉一己之力,親手打碎了“花瓶標籤”,
於她而言,30之後正式褪出了好演員的皮相。
油劉海職業裝,素面朝天滿臉盡顯疲態。
不談戀愛不作妖,卻拍出了她演員史上最高分日劇《非正常死亡》。

不再端著美貌的架子,全身心投入於職場的女性反倒更具成熟的魅力。
網友都在高呼:十元終於找對了戲路。
所以,新劇也緊鑼密鼓的安排上了。
又是一部讓人忘記她美貌的職場劇——
灰姑娘藥劑師

這劇一出就是收視率的保障。
陣容搭配:實力流量+新晉流量。
除了石原里美,還有去年的網紅劇《輪到你了》劇組成員加盟。
田中圭和西野七瀨。

還被網友戲稱:這是《輪到你非正常死亡了》?
哈哈哈哈哈哈並不是。
劇本改編自荒井MAMARE的漫畫《默默奉獻的灰姑娘 藥劑師葵綠》。
講述的不是愛情懸疑謀殺,而是職場。
準確來說,是我們很少關注到的職場醫療部門——藥劑師。
01
說起職場劇三個字,就讓人心頭一緊。
爛劇預定。
畢竟太多套殼劇霸占著市場——
醫療劇,就是醫生們手術台前談戀愛;刑偵劇,就是警察們執行任務談戀愛;律政劇,就是律師們唇槍舌戰談戀愛。
沒有職場熱血,只有狗血愛情。


如此藉著職業外殼演瑪麗蘇愛情的職場劇,早把觀眾看怕了,以至於一看到職業劇都有些條件反射的抗拒。
而職場醫療更是重災區。
但這個類型劇,在日本的影視作品中卻是另一番景象——幾乎是拍一部爆一部。
揭露社會陰暗人性醜陋的《白色巨塔》,至今還是無法超越的巔峰。

《X醫生》系列,豆瓣評分就沒下過8.5。

再到石原的新劇《灰姑娘藥劑師》。
延遲三月才播出,而首播當日收視就破10。
豆瓣評分也是穩穩地拿下了8分。

為什麼日本職場醫療劇能拍得這麼好?
因為他們知道,觀眾更想看到的什麼,真正需要的什麼。
根本就在於兩個詞:
真實和專業。
02
職場醫療劇其實並不少見。
但我們大多看到的都是醫護專業,或者醫護與患者間的矛盾,很多冷門的專業盲區有時連編劇都不願涉及。
藥劑師就是如此。
比起披著白大褂人人尊敬問候的醫生,他們顯得過於不起眼。
而對於《灰姑娘藥劑師》中的藥劑師們,扒叔選擇三個字來形容:快,準,穩。
第一個字,快。
有多快呢?
第一集一上來,就像是開了二倍速。
藥劑師葵綠(石原里美 飾)走路都比常人快一倍,新來的實習生都要小跑著跟著她。

遇到緊急情況,她更是一步三階樓梯地跑著。

這就是醫院裡所有藥劑師的常態。
一進到調劑室,就相當於進了戰場,隨時都要做到戰時狀態。
每個人都在忙碌著,甚至就連新人來報到也只是嘴上問候,手上的工作完全停不下來。

因為長期缺人,每天上百張診單都要他們來人工配藥。
所以,只能拼命拼命拼命完成掉。

第二個字,準。
救護車到達,送來了一位被馬蜂蜇的急救病人。
已經休克,需要緊急搶救。
在看到患者的第一刻起,就要做好準備工作。
醫護在前急救,而藥劑師就要輔助醫生做好後盾。
根據患者狀況配好急救使用的藥劑,在緊急情況時也要隨時接力做心臟按摩等急救工作。
葵綠就是其中一員。


各種急救措施紛紛上陣,藥劑也注射患者體內,可情況卻未曾見好,還一度出現心臟驟停現象。
藥有問題?
救命的藥突然失效,絕對有其他原因。
根據經驗所得,葵綠翻查患者衣物口袋,發現了所注射針劑與患者服用的藥物會有阻斷作用。
她緊急請示醫生確認,申請給患者換藥。

新藥到來,一針下去。
患者心臟复跳了,藥劑師也能鬆一口氣。

第三個字,穩。
在醫院中,藥劑師是保護患者的最後一道防線。

絕對不能出錯。
每一種藥都必須嚴格把控,相似藥品更是要記牢,有一處出現問題很可能就對患者造成致命危險。

而醫生開的處方,每天都有超過6萬張存在疑義,藥劑師就要去找到醫生一一確認。
必須要層層把關,不可有任何疏漏。

但。
對於很多人來說,藥劑師算是患者眼中的醫院裡最沒有存在感的職業,畢竟很多患者唯一與他們接觸也就是取藥的時候。
他們偉大,可也委屈。
在醫院裡藥劑師通常都不會坐電梯,因為按照狀況等級的優先順序,基本上是病人、醫生、護士,再之後才是藥劑師。

在發現問題向醫生提出建議時,也常常不被重視。
以專業度自持的醫生,並不信任藥劑師們的判斷。

而他們,即使做得再多,或許連一句感謝都得不到。
有一幕劇情相當戲劇化。
急救患者心臟驟停,葵綠及時取回救命針劑,患者性命終於被挽回。
可就在患者家屬趕到,聽到脫離生命危險時,卻是哭著對醫生下跪說謝謝。
這時發現致命問題挽救患者生命的葵綠就在一旁,卻沒人看她一眼。

新來的實習藥劑師相原(西野七瀨 飾)覺得不滿。
明明是葵綠找出了關鍵,為什麼沒人向她致謝。
但這就是藥劑師的現狀。
如果是想得到患者感謝的話,那根本就不適合這份工作。

擔任這樣吃力不討好的角色……
有人只嘗試幾天,就選擇辭職。

有人卻找到了職業價值,始終奔跑著。

守在“幕後”的他們,就像是拍攝電影背後的創作人員。
看得到是醫生護士、導演演員,沒被看到的就是藥劑師、場務燈光師造型師等。
有些在“角落”默默發光的人,也該獲得掌聲。
03
日本曾有個明星效應的故事——
關於木村拓哉,憑藉一己之力帶動日本經濟發展。
他拍《GoodLuck!!》,就讓911事件後冷清的航空公司收到大量求職信;
拍《HERO》,令本不受歡迎的檢察官取代律師成為當時各校法律專業學生首選的職業;
拍《悠長假期》,火了瀨名樓成為旅遊勝地。

哪個行業不景氣,就讓木村拓哉去拍一部相關的影視劇,靠著明星效應也讓觀眾對此職業產生尊敬,帶動行業發展。
而今也是如此。
石原里美+藥劑師。
這不僅是藥劑師這一職業被發現的機會,也是石原里美的關鍵。
我們常說,國內30歲的女演員想轉型有多難?
不是在少女路上掙扎,就是選擇去演別人的媽。
有一事實就是,《乘風破浪的姐姐》不管有多火,30+女演員的現狀依然需要改變。
這問題在日本同樣存在。
想要完成最佳轉型,就必須找對適合自己的戲路。
也就是一個好的劇本。
前幾年,十元的轉型已經初步完成,《校對女孩河野悅子》紅出半邊天,接著《非正常死亡》又打出好口碑。
在此之後一度急轉直下,《高嶺之花》和《天國餐廳》,美倒是美,卻缺少角色的靈魂,終究是讓人失望。

直到《灰姑娘藥劑師》,她又找回了自己該有的樣子。
不必端著美貌的架子,全身心投入於本職工作,反倒是職場女性最認真的美。
石原里美飾演的藥劑師葵綠,就只是調劑室中最平凡的一顆螺絲釘。
幾乎全素顏出鏡,梳高的丸子頭,更符合角色的工作性質。
隨時像打了雞血一樣,醫院的小人物也能發光發亮。

其實從劇的本身來看,它並不算一部完美的影視作品,反而其中有很多的缺陷以及懸浮的地方。
比如過於美化藥劑師而有些醜化醫生,走的都是日本職場劇的老套路,過於日式溫情……
但在這部劇中,卻無傷大雅。
因為硬實力紮實的劇本完全掩蓋了這些瑕疵。
說到底,還是職業醫療劇最重要的真實和專業。
醫院,本就是現實人性的集中地,最不缺故事。
只要做好寫實和專業,醫療劇就絕對不會乏味,反而能挖掘出人性之美,醫者仁心。
《灰姑娘藥劑師》真就真在,它專門請來了專業的監修藥劑師全程跟組拍攝,很多案例和細節也都取自真實經歷。
而更為重要的是——
它將藥劑師這一職業帶到了觀眾眼前。
藥劑師是個冷門職業,在很多就醫的人心中比較默默無聞,他們的各中辛苦也不為人知,如果不是這樣一部劇,我們可能根本無法關注到。
在劇的播出後,網上有留言,“日本藥劑師在劇播出後,感受拿藥的時候,說謝謝的人變多了。”
這或許就是一部劇最大的意義。
有些職業該被尊重。
有些價值該被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