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忘記他的名字。

年末很忙。

最近看了一部非常治癒的電影:

《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永遠與自動手記人偶》。
ヴァイオレット・エヴァーガーデン 外伝 - 永遠と自動手記人形
請不要忘記他的名字。
對京阿尼動畫稍有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去年7月19日,京阿尼動畫製作中心遭遇了嚴重的縱火,三十多名創作人員在大火中殞命。

而這部《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恰恰完成於19年7月18日,就在大火發生的前一天。

相當於一些作者的遺作,所以倍顯珍貴。
請不要忘記他的名字。
劇場版《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秉承了《紫羅蘭永恆花園》番劇一貫風格。

畫風唯美,音樂動人,精緻得像一首散文詩。

雖然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也沒有太多戲劇衝突,卻把一個稀鬆平常的平淡故事,講得溫暖動人,滿滿的治愈感。

以致於明明是溫馨的劇情,我卻在好幾個片段忍不住潸然。

如果你看過《紫羅蘭永恆花園》番劇,了解故事的背景,會更被影片中的一些細節感動。

作為“戰爭機器”長大的女主薇爾莉特,在戰爭中失去雙臂,並與收養她的少佐分離。
請不要忘記他的名字。
戰爭結束後,薇爾莉特裝上義肢,入職郵政公司,成為一名從事代寫書信工作的 “自動手記人偶”。

在車馬緩慢、只能以信件傳遞感情的年代裡,自動手記人偶通過與委託人接觸交流,代寫書信,傳遞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情感。

劇場版外傳故事中,女主薇爾莉特接到了一份特殊的委託工作:作為家庭教師,教授貴族小姐伊莎貝爾學習禮儀。
戰爭結束後,薇爾莉特裝上義肢,入職郵政公司,成為一名從事代寫書信工作的 “自動手記人偶”。
請不要忘記他的名字。
在朝夕相處中,薇爾莉特和伊莎貝爾慢慢成為摯友,也了解到伊莎貝爾的身世。

原來表面上尊貴的伊莎貝爾,並非生下來就是貴族。

她本名叫艾米 ,戰爭時期,曾經收養過一個小女孩,並認她做妹妹,兩個人相依為命,度過了艱苦卻快樂的時光。

後來,因為家族的原因,二人被迫分離,再也無法見面。

在分開的時間裡,她們不知對方身在何方,艾米一直為沒能好好照顧妹妹而內疚。

在薇爾莉特的鼓勵下,艾米給妹妹寫了一封信。

晴朗的下午,郵遞員找到妹妹,坐在台階上,給她念出那封信的內容:

“艾米這兩個字是屬於你的魔法咒語,只要你記得在寂寞時呼喚我的名字,為你幸福而做的祈禱,就不會停止。”

收到來信的妹妹,在三年後前往薇爾莉特所在的郵政局,開始拜師學習成為一名郵遞員。

經過努力,並不認識多少字的妹妹,終於給姐姐寫出一封回信,並在師父的幫助下送達姐姐手中。

彼時的艾米已經嫁人,收到妹妹來信的那一刻,多年的心結終於解開......
請不要忘記他的名字。

整部電影圍繞著寫信和寄信展開,看到艾米收到回信的畫面,背景音樂緩緩響起,我的內心瞬間就被擊中了。

正如電影裡所說:

不存在沒必要送達的信,不管什麼樣的信件,都飽含寄件人的愛,用信件能夠傳達得到,平時說不口的真心話。

想到如今,好像寫信的人越來越少了,也鮮少有專門送信的郵遞員。

那種因為等待而積攢的期待,也漸漸消失,心中就覺得蠻惋惜的。

就很懷念高中時期,那時候沒有手機,和遠方朋友唯一的交流方式,就是靠著一封封書信。

雖然沒有電子時代信息傳遞來得快,一封信一等就是一個星期甚至更長。

但我真的特別期待,那一張張散發著筆墨香氣的薄紙,經過千山萬水,來到我手裡時的欣喜。

看著信封裡面,那些因為長途運送而略微起皺的信紙,心裡總是別有一番滋味。
請不要忘記他的名字。
《查令十字街84號》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一直認為,把手寫的信裝進信封,填了地址,貼上郵票,曠日費時投遞的書信,具有無可磨滅的魔力。

在通訊如此迅捷的今天,我們都越來越難體會到那種“雲中誰寄錦書來”的欣喜和期盼了。

文字是有生命的,人的記憶會褪色,而用信件把心底里那一份份心意和幸福封存起來,這就是自動手記人偶的使命。

即使只是簡單的語句,也依然可以保持著人與人之間的羈絆。

電影裡,艾米問薇爾莉特:你有沒有想要寫信的人。

薇爾莉特回答說,有,但他已經不在了。

於是我就想到《紫羅蘭永恆花園》裡面,薇爾莉特和少佐的故事。

那個人曾溫柔地對她說:“薇爾莉特,你將不再是機器,而是可以成為人如其名的人”。

那個說過”我從心裡愛著你“的人,在戰爭中去世,她再也見不到了。

看到這一幕,我的心情有點複雜。和薇爾莉特相比,艾米是幸運的,她想要寫信那個人還在,她的思念和愛還能得到回應。

而薇爾莉特的所有情感,只能深埋於內心。

就像白居易詩裡寫的: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遺憾是什麼呢?

遺憾就是,你知道有些人永遠地離開了,即使想寫一封信,也不知道要往哪裡寄。
請不要忘記他的名字。
記得之前有段時間,我格外迷戀喜馬拉雅里一個叫《寫信告訴我》的節目。

一個人把秦昊寫給張小厚的那封信,前前後後聽了不下十多遍,還有陳粒寫給春夏的,李誕寫給蔣方舟的.....

有時候我會想自己是喜歡這些人呢,還是喜歡他們寫信本身呢,我也說不清楚。

又或許我只是羨慕他們,還有人可以互相寫信,用紙筆表達心意。

而我想寫的信,連寄的地址都不知道。

電影裡面,妹妹被問到為什麼想成為工作艱辛的郵件派送員。

妹妹回答:“因為郵遞員運送的是幸福啊。”

“我和姐姐在一起的事情,雖然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但有這封信在,就會記得姐姐曾陪在我身邊,一直保護著我,所以我也想成為派送幸福的人。”
請不要忘記他的名字。
如果說郵遞員是派送幸福的人,那麼一封手寫信就是幸福的載體,承載著人與人之間的愛與牽掛。

“見字如面、展信如晤、謹祝夏安、順頌秋祺”......

總覺得那寫下來的一字一句,比電子時代的信息,更加溫柔堅固。

印象最深的是影片片尾出現的一句話:只要呼喚你的名字,我們的牽絆就永遠不會消失。

這大概也代表著京阿尼對大火中逝去畫師們的悼念吧。
請不要忘記他的名字。

他叫什麼名字,你還記得嗎?

像《千與千尋》中,白龍忘記了自己的名字,卻記得千尋的名字。

像《你的名字》中,三葉和瀧同時叫出對方的名字之後,終於在交錯的時空相認。

人與人之間,會相遇,會分別,也會回首,會重逢。

只要我們記得彼此的名字。
网址:https://tv.happytvtech.com/
2020-01-17 18:3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名字
問一下,第一張圖是中國上映海報嗎?台灣這邊看到的是跟日版一樣的。
http://violet-evergarden.jp/sidestory/

在看外傳時,先留意到的是音樂,配樂部分跟電視版幾乎一樣,不過兩人練舞及正式出場時的wlatz是電視版沒有的。
不過在後來買到劇場版OST後,才留意到還是有些新作的配樂。

光聽OST就很享受了,配樂一直都很重要,但在劇中可以被忽略,單獨聽又如此驚豔的OST還真的不多。


而在看本作時,一開始怎麼看怎麼怪,即使我很喜歡先前京阿尼的作品比如吹響,後來發現一件事:放下。
故事中是個還沒有電燈的年代,從 Isabella 房間裡還有蠟燭跟油燈可以看出來,但 Violet 的手卻是超越現在的外科奇蹟,這個先忽略掉。人們能閱讀但寫信要找人代筆而且要用打字機,但在人類歷史中大多人會先用手寫吧?沒關係,忽略。美少女其實是戰爭兵器,最終兵器少女?忽略!
若是太理性,將會失去很多樂趣。

ヴァイオレット・エヴァーガーデン 可能沒有如其他作品通俗,鬼滅上映時即使不太看動畫的觀眾都會因為熱潮去看看、宮崎駿作品,即使不是設定給小孩子看的比如風起,家長也會帶小孩去看。但死忠的朋友就會很喜歡。

說到死忠,我自認還沒到那程度。不過前陣子玩Violet拼圖,一邊拚一邊讚嘆京阿尼的繪師都是怪物啊!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25&t=6413072
群青的高空......朱色的殘照...... 飛舞而降臨的...白青之王者.... 紅色沙塵---- 白色的...火焰,光輝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