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為何好萊塢電影英國演員比例"明顯高"?

今天看星際大戰, 看到女主角艾蜜莉·克拉克是英國演員,
又看到反派第一角色保羅·貝特尼也是英國演員

讓我想到
英國演員在美國電影界很吃重或吃的開
例如老戲精蓋瑞歐德曼(黑暗騎士,終極追殺令,第五元素),Benedict Cumberbatch(福爾摩斯,奇異博士),湯姆·希德斯頓(索爾的弟弟),伊卓瑞斯·艾巴(黑塔,絕處逢山,雷神索爾系列)
女的有茱帝丹契,海倫米蘭, 蒂妲·絲雲頓(奇異博士,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康斯坦汀:驅魔神探), 羅莎蒙·派克(控制,神隱任務,高壓行動), Emily Brunt(惡魔秘書)等

英國演員與美國演員在好萊塢的份量與比例
遠高過
英美兩國的人口比例
why?? 這是我心中一直有的疑問, 今日看星際大戰更讓我納悶

上網查了一下,原來美國民眾也有體認到
Are British Actors Superiorly Talented and More Desirable, Than American Actors?

文章很長, 大概的重點有:

1. BBC 美國blog有提到問題 “Are British Actors Better Trained Than Their American Counterparts?”
作者訪問了皇家戲劇藝術學院藝術總監,
得出意見:"很多美國電影的casting directors(註) 相信:英國演員在肢體語言與語調的訓練比美國演員更有效率及更佳!

(註:這名詞叫選角導演,引起很大爭議,好萊塢導演圈很不高興casting directors一詞,認為導演只有一個,沒有第二個人可稱director,是侵犯導演的權威, 許多好萊塢電影字幕已改成casting by, 美國還有人為了替Casting Director這族群受到歧視發聲,拍了紀錄片)"

2.許多美國學生到了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視為"解放", 因為這裡提供更廣泛基礎訓練
另提到英國演員Benedict Cumberbatch在 London Academy of Music and Dramatic Art (LAMDA) 這學校讓它受到theatre, TV, film and radio多元媒體的訓練,他可以演星際爭霸戰的大反派,又可以演模仿遊戲的數學家

3.美國演員的戲路較易輪為typecasting(特定戲路),應該是指戲路較單純,或被定型

4.文化差異因素:在英國,演員是個倍感榮耀的職業, 美國沒有!
茱帝丹契,海倫米蘭已獲英國女王親封英國爵士爵位, 更不用講史上最強的三度奧斯卡男主角得主Daniel Day Lewis

5.英國演員是否表現比美國演員好, 要回答此問題, 可能要以美元,歐元,及觀眾接受度(大概指票房與口碑)來衡量!

另外在其他文章好像有:英國演員比較有氣質涵養,頒獎典禮比較會穿衣服, 有點離題??

我認為近代與現代英國演員的表現,不負英國自莎士比亞以來形成戲劇王國的優良傳統
2018-05-26 23:39 發佈
維基百科就有說到:
奧斯卡獎是專門為英國演藝人員設立的,
因為得獎者超過一半是英國人(裔),
為何如此---因為英國演藝人員太強了,
莎士比亞人人都可倒背如流.
諾蘭蝙蝠俠.新超人.新蜘蛛人都是英國的.

據說英國演員比美國演員便宜,神盾局長曾表示便宜的英國黑人演員影響了美國黑人演員的飯碗....美國黑人題材的自由之心,逃出絕命鎮男主也是用英國黑人演員.
年輕英國演員多有演出莎翁舞台劇目的經驗,適應各種角色和現場表演的基礎比年輕美國演員好.
英國演員包裝的"紳士氣質形象"受現今市場歡迎.
wei4321 wrote:
莎士比亞人人都可倒背如流:...(恕刪)

感謝2F,3F資訊,原來如此

關於英國演員與莎士比亞的關係

讓我想到前幾週看的BBC film拍的電影"最後相愛的日子"

女主角安妮特班寧,演一位1950年代紅透好萊塢具有英國皇室血統的美國豔星,還得過奧斯卡
到了1978-1979年大家已遺忘她時,去英國演小舞台劇,認識了英國當地小舞台劇演員的小鮮肉男主角,故事就開始

她什麼都演過,就是沒演過最愛的莎士比亞

她到癌末,快臨終時,
男主角說要給她一個驚喜,
女主角納悶的是, 我都快掛了, 還能有什麼驚喜
結果是打點好劇場老伯伯,在非營業時間,到平常上台的劇場, 燈光打開, 兩人拿著莎士比亞,在台上對演唸著對白

完成了女主角終生沒達成的願望,
"剎那間的永恆"
是本片的感動,到這一刻達最高潮,很久沒看到這麼感人的愛情片,不會像美國愛情喜劇片的浮誇矯情
BBC拍的歷史或傳記電影,都真的不錯看,沒有大場面,但都樸實感人

聽你這樣講
才想到
美國演員要演莎士比亞舞台劇的機會"少"很多
在英國卻是演員人人必修課程,
難怪英國小鮮肉男主角很驚訝,
一位過去的美國大明星, 竟沒演過莎士比亞

話說安妮特班寧,年輕時非常漂亮
哥倫比亞的片頭火炬女神, 就非常像安妮特班寧年輕的樣子
所以美國也有傳聞說,哥倫比亞片頭火炬女神,就是年輕時候的她

gameoo wrote:
據說英國演員比美國演員便宜

這個論點應該是錯誤的.
網路資料:
美國演員工會
它是好萊塢三大主要工會歷史最悠久的工會,
它為一流明星和群眾演員共同服務,
它發起多次罷工曾經搞癱好萊塢,
好萊塢300萬美元以上的戲都必須用工會會員,
所以一旦被工會開除了,
你就只能拍300萬美元以下的小戲。
((包括外國來美拍戲的))。
像李安拍的那兩部電影,
第一部是40萬美元,第二部是60萬美元,
根本沒人管。他雇的都是家人,
道具也都是從他們家搬出去的。

elfwong wrote:
今天看星際大戰, ...(恕刪)


英國人講話的語氣跟腔調比較明顯吧,美國人講話比較含糊又隨意...

也有可能是近代的電影市場比較偏向華人口味,華人又比較偏愛英國人...

不知道,我亂猜的...

elfwong wrote:
英國演員與美國演員在好萊塢的份量與比例
遠高過
英美兩國的人口比例, ...(恕刪)


所以比例是多少? 有資料連結嗎?
澳洲演員在好萊塢也占很重要比重如妮可基嫚...
1.好萊塢這30位當紅明星,竟然都來自澳洲!
2.好萊塢的澳洲幫-男星篇
3.獲奧斯卡提名的十大澳大利亞女演員
有興趣自己上網查.

elfwong wrote:
今天看星際大戰, ...(恕刪)


個人比較喜歡英國腔調
「怪醫豪斯」 在維基介紹中有這麼一段:
萊利現場即興發揮,用一把雨傘充當拐杖。辛格對男演員的表現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後還稱讚這位「美國演員」是如何準確地把握了人物特點,並且萊利唯妙唯肖的美國口音也讓辛格完全沒想到他其實是英國人。萊利則把這種口音「歸功」於自己小時候把太多時間花在看電視和電影上

另外,以我的爛英文來說,用counterparts就比一句話中actors用兩次來的高明一點點。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